
安庆水资源综合规划-包河区.doc
129页包河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与包河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与 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计划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计划 安安 徽徽 省省 水利部淮委水利部淮委 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科学研究院 二二○○一五年八月一五年八月 - 1 - 项目负责:项目负责: 许 一 钱筱暄 徐润泽 袁 莹 参与成员:参与成员: 许 一 袁 莹 钱筱暄 陈小凤 徐润泽 王 辉 刘 猛 张梦然 陈益群 王 兵 章启兵 张乃丰 尚晓三 柏 菊 编写人员:编写人员: 许 一 袁 莹 钱筱暄 陈小凤 徐润泽 王 辉 刘 猛 张梦然 陈益群 王 兵 章启兵 张乃丰 尚晓三 柏 菊 报告审核:报告审核: 王振龙 王发信 报告审定:报告审定: 虞邦义 - 1 - 前 言 包河区位于合肥市地理中心,辖 7 街、2 镇、1 个省级工业园区和全省 首个街道级“大社区”,区域面积 340km2,其中巢湖水域面积 70km2,户籍人 口 52.5 万,常驻人口达 89.5 万,是合肥市面积和人口第一大区包河区南临 巢湖,属于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南淝河界其东北、派河界其南、十五里河、塘 西河贯穿全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包河区很多农田变成了城区、工业区,变成了 建设用地,现在土地种植面积仅存在于大圩镇、烟墩街道和义城街道的东大 圩、牛角大圩以及大张圩等地。
然而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包河区的水生态 出现严重的问题,在 50 年代初期,南淝河水是合肥市的最佳饮水源之一, 随着城市的发展,南淝河水质不断恶化,已成为巢湖的污染源,与之情况相 同的还有十五里河、塘西河以及派河由于接纳了合肥市区多条河流的污水 汇入,加上水体交换缓慢,包河区内的西巢湖水质为水质基本为 IV 类巢 湖、南淝河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已严重降低了包河区的 生态环境的基础支撑能力 目前包河区生活以及工业用水均来自市政自来水厂供水,包河经济技 术开发区(即原包河工业园)对水质要求质量不高,但其供水也来自于市政 自来水管网供水即水源均来自董铺、大方郢水库,巢湖水源没有得到有效利 用,用水结构及配置方案不尽合理同时包河区再生水利用量仍不高,目前 约 18.5 万 t/d 的再生水源作为生态补水用水,剩下的水量均排入河道进入 巢湖,未得到充分利用 作为合肥市乃至于安徽省的中心,规划水平年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 态用水,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特色都市农业用水,解决区域内 水质污染问题,实现优水优用将是 - 2 - 规划水平年包河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严峻挑战。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时期“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 手发力”的十六字供水方针,适应新形势下包河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 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特编制《包河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本次规划范围为包河区全区(包括包河经济开发区即包河工业园以及 滨湖新区),规划区域总面积 340km2规划基准年为 2014 年,近期水平年 为 2020 年,远期水平年为 2030 年 本次规划为包河区水资源战略规划,是包河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纲 领性文件,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 依据规划在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包河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 状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包河区不同区域水资源供需关系,确定了未来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制定了包 河区水资源各项规划方案,保障包河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本次规划的编制是在包河区农林水务局、发统局、住建委、环保局、统 计局、国土资源局等单位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完成的,在此向所有支持和帮 助过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表示真挚的谢意! I 目录目录 第 1 章 总 论.1 1.1 规划缘由 1 1.2 规划思想与原则 2 1.2.1 规划思想.2 1.2.2 基本原则.2 1.3 规划目标与水平年 3 1.3.1 规划目标.3 1.3.2 规划水平年.5 1.4 规划范围与依据 5 1.4.1 规划范围.5 1.4.2 规划依据.5 1.5 主要规划内容.7 1.5.1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调查评价.7 1.5.2 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治理规划.8 1.5.3 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和节约的方案.8 1.5.4 水资源管理的对策和措施规划.8 第 2 章 包河区自然经济概况.9 2.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9 2.2 气候特点 9 2.3 土壤植被 9 2.4 水文地质.10 2.5 河流水系.10 2.6 社会经济概况.12 2.7 规划分区.13 第 3 章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15 3.2 降水.15 3.3 蒸发.16 3.4 水资源量.16 3.5 水质.19 3.6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 第 4 章 国民经济发展及需水预测.30 4.1 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预测 30 4.1.1 人口发展预测 .30 4.1.2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33 4.2 需水预测概述.35 4.2.1 统计口径分类.35 4.2.2 需水方案设置35 II 4.3 需水预测结果.36 4.3.1 生活需水量36 4.3.2 农业灌溉需水量37 4.3.3 工业需水量.43 4.3.4 生态环境需水量44 4.3.5 需水量汇总45 第 5 章 节约用水规划.48 5.1 节水潜力分析 48 5.1.1 节水指标确定48 5.1.2 农业节水潜力分析49 5.1.3 工业节水潜力分析49 5.1.4 生活节水潜力分析50 5.1.5 综合节水潜力50 5.2 节水目标 51 5.2.1 分行业节水目标51 5.3 节水措施 52 5.4.1 生活节水措施52 5.4.2 农业节水措施53 5.4.3 工业节水措施55 5.4.4 非常规水源利用措施56 5.4 需水预测(推荐方案) .57 5.4.1 生活需水量57 5.4.2 农业灌溉需水量58 5.4.3 工业需水量.59 5.4.4 需水量汇总59 第 6 章 供水预测及水资源配置.61 6.1 现状供水能力.61 6.1.1 现状可供水量分析.61 6.1.2 现状可供水量64 6.2 供水工程规划.65 6.3 规划条件下供需平衡分析.70 6.3.1 现状可供水量分析.70 6.3.2 规划水平年水量平衡分析.70 6.4 水资源配置.71 6.4.1 配置原则.71 6.4.2 行业水量配置.72 6.4.3 供水水源配置.73 6.5 特殊干枯年和突发事件应急措施.74 第 7 章 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修复.76 7.1 水环境现状 76 7.2 入河排污现状77 III 7.2.1 入河排污量77 7.2.2 入河排污口77 7.2.3 主要湖泊、河流污染源现状80 7.2.4 污水处理厂现状82 7.2.5 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83 7.3 纳污能力纳污能力 84 7.4 主要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措施主要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措施 86 7.4.1 主要河流、湖泊水生态修复措施86 7.4.2 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污染源整治92 7.4.3 污水处理厂规划.94 7.4.4 老城区雨污分流规划97 7.4.5 水质监测规划.98 第第 8 章章 工程规划工程规划.100 8.1 总体布局.100 8.2 具体工程安排.100 8.2.1 分质供水水源规划.101 8.2.2 农业节水规划101 8.2.3 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规划.104 8.2.4 水务信息化及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规划.105 8.2.5 规划总投资.106 8.3 非工程措施 107 第第 9 章章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规划实施效果评价.110 9.1 规划总体评价 110 9.2 社会效益 110 9.3 生态效益 111 第第 10 章章 规划保障与实施机制规划保障与实施机制.113 第第 1111 章章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115 11.1 结论 115 11.2 建议 120 IV 附附 图图 附图1 包河区分区图 附图2 包河区农业种植现状图 附图3 包河区农业种植规划图 附图4 包河区农业节水工程规划图 附图5 包河区排污口现状及规划图 附图6 包河区水质监测现状及规划图 附图7 包河区水环境治理规划图 1 第 1 章 总 论 1.11.1 规划缘由规划缘由 包河区位于合肥市地理中心,辖 7 街、2 镇、1 个省级工业园区和全省 首个街道级“大社区”,区域面积 340km2,其中巢湖水域面积 70km2,户籍人 口 52.5 万,常驻人口达 89.5 万,是合肥市面积和人口第一大区。
包河区南临 巢湖,属于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南淝河界其东北、派河界其南、十五里河、塘 西河贯穿全区 2 为贯彻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下发水规计[2002]83 号《关于开展全 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水利厅皖水规计函[2003]174 号《关于下达安徽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的通知》;水利部等十部门联合印 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水资源〔2014〕61 号以及 新时期习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方针的精神,包河区农林水务局委托安 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编制《包河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与水资源中 长期供求计划》,本次规划主要是摸清家底、找出问题、寻求对策、合理布局, 加强包河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防污型 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包河区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支撑包河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1.2 规划思想与原则规划思想与原则 1.2.1 规划思想规划思想 深入贯彻新时期习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紧紧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 理制度,按照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结合包河区实际,坚持全面规划、统 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 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 置、节约和保护,以保障包河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 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促进人水和谐、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特色都市农业保障能 力、为民服务能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行业发展能力和科学发 展能力为重点,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统筹水利建设、 管理、改革与发展,全面促进包河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2.2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协调发协调发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着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的包河区水资源配 3 置工程体系与管理体系;根据包河城区、滨湖新区以及特色都市农业的特点, 结合区域的水资源条件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和调整下一步包河区的产业布 局、产业结构 全面全面规规划、划、统统筹兼筹兼顾顾兴利除害结合,防洪抗旱并举,节约保护并重,统 筹协调区域水资源配置布局,妥善处理近远期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 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全面发挥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的综合作用 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抑制需水过快增长、 减少废水超标排放,从源头上尽可能地减轻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压力根据包 河区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保护要求,合理配置常规水源与非常规水源等多 种水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高效利用 近近远结远结合、保障重点合、保障重点根据需要与可能,围绕包河区饮水安全、生态安 全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等重点领域,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 保护、治理的重点,有序安排水源工程建设规模与时机,着力加快重要河湖 水资源保护等重点工程的建设。
划定划定红线红线、 、严严格管理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 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对包河区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管理协调生 活、生产、生态用水,确保重要区域、重要领域和重要水域用水安全,制定特 殊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