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年级音乐档.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26047132
  • 上传时间:2024-0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天》 教 学 目 标 一、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 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 学 建 议 一、 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 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 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 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 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 材 分 析 1. 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 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 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 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

      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 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 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 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

      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 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乐谱进行教学 四、编创与活动  教师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还可以分小组设计更多的像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不要生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可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小燕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2.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复习歌曲 《布谷》: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王礼祥 发表于 2007-5-25 9:52:00 第二课 《放牧》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 教 材 分 析 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结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 这首歌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

      第二乐句作第一乐句节奏的完全重复,只是采用了严格的模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第四乐句节奏做适当变化,旋律线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第二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

      在歌唱中,我们仿佛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实在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