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巧释古文练思维以文带文学语言.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50474076
  • 上传时间:2023-04-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1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巧释古文练思维,以文带文学语言 ——部编版三上《司马光》教学设计厦门市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许连春 【教学内容】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设计理念】《司马光》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瓮救伙伴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三年级的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还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朗读上的指导尤为重要,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朗读与理解教学上,应紧扣课后思考题的三个目标,一是采用跟老师读、你问我答读,古今对译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停顿,读通课文,感受文言文语言的表达特色;二是借助注释,引导学生学会变通,理解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三是迁移学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猜读、借助注释、古今对译等多种方法学习其他文言文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读好停顿,读通文言文,背诵课文3.学习文言文的朗读,初步了解文言文语言的表达特色4.借助注释和《新主题阅读》中的现代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学重难点】1.读通文言文,读准停顿。

      2.学会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学过程】一、以文带文,双篇对比 1.导入新课师:你见过同一个故事,却有不同的版本吗?今天我们学习的《司马光》的故事,就有不同的版本2.自学提示,批注阅读快速扫读课文中的《司马光》,然后再速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司马光砸缸》,从语言上,你发现两个故事有什么不同?3.小结特点,板书课题师:一个语言简短,是小古文;一个篇幅长一些,是现代人改编的故事,但是主角都是“司马光”,让我们先来写写这个特殊的姓——司马的“司”4.资料链接,激发兴趣师:知道司马光离我们现在有多久了吗?(一千多年)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记录在六百年前的一本“古书”里——《宋史·司马光传》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第一次古今对比读,让学生用扫读、速读的方式,初读感受小古文和其他课文的不同,就是同一个故事,小古文和现代故事也有不同,从而自主发现小古文语言的基本特点: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二、初读古文,读准停顿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畅2.指名读,正音“庭”“登”“瓮”强调后鼻音3.多指名几位学生读,发现难读的语句,重点指导读好停顿1)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标上停顿符号“/”指导朗读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4.放慢速度,读出节奏。

      1)教师指导:读小古文不仅要有停顿,节奏还可以尝试放慢一点2)学生放慢节奏再练习3)指名读4)小结:读古文要放慢节奏,像品茶一样,你才会读得有滋有味,唇齿留香5.你问我答读:师问:谁戏于庭? 生答:群儿戏于庭,师问:一儿做什么? 生答:一儿登瓮,师问:足跌哪儿? 生答:足跌没水中师问:众人都怎样做? 生答:众皆弃去,师问:光如何做? 生答:光持石击瓮破之,师问:结果如何? 生答:水迸,儿得活设计意图: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式便是多读让学生在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下,反复地、有层次地诵读,从教师范读、听同学读、自主练读等不下10遍的诵读,学生就能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特别是你问我答的朗读方法,师问生答,既降低了朗读文言文的难度,又让学生在一问一答中,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后续的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埋下伏笔,为今后独立阅读文言文也奠定了基础三、巧借注释,尝试讲故事(一)借助注释,理解小古文1.借助注释,说一说自己能理解哪一个句子1)出示课文注释,学生说句子意思2)例:庭——庭院师:谁在庭院里玩?生:群儿戏于庭(3)仿说古文。

      现场运用句式:谁在哪里干什么?生:群儿坐于室/群儿坐于凳,一师站于地4)例: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A.借助插图:请看插图,你发现瓮长什么样子?B.借助字义:底小口大,敞口为“缸”结合图片,认识“缸”,区别“瓮”C.借助观察:正因为是瓮,孩子跌进去才会发生什么?生: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口小肚大,所以没办法爬上来,就淹没到水里了2.三点图释法指导书写“众”: 上小下大;撇捺会展;左下人的捺变成点3.想象画面:众指的是谁?预设:有男孩子、有女孩、一起游戏的小伙伴们4.字源识字:弃(1)字源解字:甲骨文(子,幼婴)(其,即“箕”,竹筐)(双手),表示远古时代有些先民出于生存环境的压力,被迫将病婴、女婴、或无力养育的婴儿装在箕筐里送出家门2)字源想像:众人干什么?预设:有的…… 有的……(3)字源解情:这跌入瓮中的孩子,就像被弃的婴儿,他在瓮里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着急、难过、紧张……(4)三点图释法指导书写“弃”:上小下大;撇折向上;撇竖分开站立5.理解“持”:(1)引发思考:众人虽弃,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是为啥?(2)理解“持石击瓮”3)三点图释法指导书写“持”:左窄右宽;右边横间距相等;竖钩挺直钩尖。

      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1.指名说故事,把故事说连贯2.指导讲出画面感,仪式感大家好!我叫XXX,今天我给大家讲个《司马光》的故事一群儿童……(三)梳理学习小古文的小妙招:板书: 1.注意停顿有节奏2.借助注释会想象3.变通语言讲故事【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采用借助注释猜读故事,围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一语言要素展开教学先借助注释,大致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四、以文带文(一),讲好故事1.自学提示,批注阅读: 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对对读《司马光砸缸》,在故事中用“ ”画出能解释小古文的意思的句子2.师生古今对译读,师读故事句子,生对小古文3.再讲故事 五、以文带文(二),学法迁移1.出示小古文《孔融让梨》,学生自主诵读 融四岁,与诸(zhū )兄共食梨,融辄(zhé)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选自《后汉书﹒孔融传》2.检查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感3.默读,借助注释,尝试说故事4.四人小组,合作讲故事5.指名讲故事6.推荐阅读:古时候还有很多像孔融这样聪慧懂事的孩子,如曹冲、王戎等,他们的故事也有小古文的记录,这两周,我们一起来读一本书《小古文100首》。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利用黑板上梳理学习文言文这一语言要素的方法,采用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自主感悟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当堂进行语言的实践,真正落实“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实现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