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ocx
6页浅论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 [论文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拓展训练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是显著的,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教学中,这既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与补充,也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 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上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1990年,WHO在有关文件中对健康的定义又加以补充,认为健康应包括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据统计,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为23.25%,90年代上升为25%,近几年有的大学已达到30%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最新的调查显示:有16.5%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因此,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对于落实体育教学改革所提倡的课程理念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08级大学生200名,其中100名大学生(男生53人,女生47人),在体育课上进行拓展训练,称为实验组,100名大学生(男生45人,女生55人),正常上体育课,称为对照组实验前,两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无明显差异,体育课为每周一次,一学期32学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需要,广泛查阅有关著作、论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2.问卷调查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量表》(UPI),该量表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者1993年从国外引进并修订的,主要以青年大学生为对象,可以了解大学生的苦恼、心理冲突、迷惘、焦虑,有无心身疾病、神经症、精神病等问题,是目前在我国普遍应用的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筛选量表采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该量表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主编的,1999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测量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心理量表。
一学期结束,同时向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发放问卷两组各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为97.5%,其中实验组96份,有效率为96%;对照组99份,有效率为99% 3.访谈法 对大学生及相关教师,就拓展训练开展的有关情况进行访谈 4.数量统计法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2003进行初步的录入和整理,运用SpsslO.0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拓展训练简介 拓展训练,英文名outwardbound,寓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船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二战以后,这种训练的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等 (二)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分析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学子们,上大学是一件积极而有意义的事,但环境及各种关系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他们所不曾想象的压力和挑战。
大学阶段对大学生成年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整个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性检验,由表1看以看出,在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类型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很显著,在存在某些心理问题和心理较为健康两个类型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这是因为:拓展训练中的大部分项目都是针对于提高人的心理素质设计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断克服心理恐惧战胜自我,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让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困难保持平和的心态,充分相信自己和队友,挖掘自身的潜能,再困难的任务也能完成,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对自我及他人的认识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拓展训练中运用较多的“空中断桥”项目,要求学生在7米高的地方从一块木板跳到另一块木板上,在这种特定环境中能否及时调整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果断、勇敢地跨出一步,将是成功的关键。
(三)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做人就是社会适应范畴的内容,由此可见,社会适应能力是当今社会新型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体现在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从表2可以看出,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性检验中,除了在适应能力很强等级上差异不显著,在适应能力良好、一般、较差三个等级上差异显著,在适应能力很差等级上差异很显著拓展训练要求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坚定地信心,既需要团队的协作精神,更需要团队问和团队内部的精细分工,学生需要根据训练需要,所扮演的角色、地位也会经常发生变化,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求学生在困难面前竭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在主动寻求帮助与帮助他人的同时,从集体中获得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充分彰显个性角色的定位、变换与清晰的分工在使学生体力、毅力、交往、分工与协作等全方位得到锻炼的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广泛的社交能力也随之得到培养提高。
例如:“盲人方阵”这个项目要求十几个人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一捆杂乱无章的绳子拉成一个正方形,并且所有的人要平均分配在四条边上,整个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要蒙上眼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与大家进行交流、沟通,阐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意见,集体协商最后达成统一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个项目,让学生学会了交流、倾听和阐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由此可见,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情况都有待于提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已将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素质教育提到了一定的高度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增强体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培养分析意识和团队精神,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是显著的,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体育课在培养人的冒险、创新、挑战极限方面的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课中融入拓展训练内容,既达到体育课的目的,又丰富了课的内容然而,市场化运作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和拓展公司开展的一些攀岩、登山、探险等拓展项目,显然是不适合在高校体育课上进行的。
高校体育课堂引入拓展训练,不应是简单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移植,而应是将拓展训练的思想贯彻到教学中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发适合自己学校条件和特点的拓展训练教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教学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它既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改进和补充,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途径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