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第一课第课林黛玉进贾府.doc
20页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奴仆)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任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袴”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作品 《红楼梦》评价 清代小说家其作品《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二)人物轶事十年辛苦不寻常青年时代的曹雪芹才华出众,能诗能文,绘画也很有名气有人请他到皇宫书院里当画师,收入丰厚但曹雪芹穷而有志,宁肯过苦日子,也不愿去侍候达官贵人后来他在一所贵族子弟学校任职在这里他结识了敦诚、敦敏兄弟,成了终生的好友晚年,曹雪芹在城里没有立足之地了,便搬到香山卧佛寺附近的一个山村里居住,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敦诚、敦敏的诗里说曹雪芹和妻子、儿子一家三口常常喝粥。
曹雪芹爱喝酒,却没钱买,于是便赊酒喝,待卖了画再还钱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中,生活清贫的也不少见,但苦到曹雪芹这步田地的,实在不多但是,在这样艰辛的条件下,曹雪芹仍然坚持写作《红楼梦》大约乾隆二十八年(公元一七六三年)的秋天,他的儿子因得痘疹死了曹雪芹十分哀伤不久,他自己也贫病交加,无钱医治,在除夕这一天,当别人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曹雪芹离开了人世然而,他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创作的鸿篇巨制《红楼梦》,为他矗立了历史的丰碑一)背景链接1.作者背景曹雪芹祖上明末前居住在今辽宁铁岭西南郊腰堡大汛河村一带在清朝建立以后,设立“内务府”,曹雪芹的远祖曹锡远负责为皇帝管理财产、饮食、器用等各种生活琐事和宫廷杂物,曹家成为“内务府”的成员曹锡远的儿子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振彦的儿子曹玺和曹玺的长子曹寅,曹寅的长子曹颙和侄儿曹,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一职织造的职务,主要为皇帝管理制造和采办宫廷用品,但除此之外,还同时担任替皇帝搜集情报的工作,曹寅就经常向康熙密奏南方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治安、民情等曹家几代人担任这一职务,表明他们跟皇帝有一种特殊亲密的关系。
曹玺的妻子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小时候曾做过康熙的伴读,以后又担任御前侍卫曹寅在给康熙的奏折中自称“臣系包衣下贱”,说明曹家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对于皇帝来说是奴才,但对一般人来说,则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大官僚,是属于最高统治层中的成员雍正继位后,曹家遭受冷落,曹时受斥责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2.文章背景《红楼梦》前五回(序幕)简介《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石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成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
作者用这块石头“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是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棵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开列了人物表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第一次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选自第三回第四回,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了出来。
开头的五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做了充分准备二)常识整理我国古代四大奇书之首——《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的传统思想进行的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的思想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性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严谨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阜盛(fù) (2)紫檀(tán)(3)嬷嬷(mó) (4)绾着(wǎn)(5)宫绦(tāo) (6)窄裉袄(kèn)(7)洋绉裙(zhòu) (8)翠幄(wò)(9)厢庑(wǔ) (10)茗碗(míng)(11)漱盂(shù) (12)盥手(ɡuàn)(13)懵懂(měnɡ) (14)瞋视(chēn)(15)乖张(ɡuāi) (16)罥烟眉(juàn)(17)杜撰(zhuàn) (18)忖度(cǔn)(19)台矶(jī) (20)纨袴(wán kù)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冠 (2)笼(3)症 (4)攒(5)伺 (6)孱2.语境辨析法(7)嘉宾观众个个屏(bǐng)气凝神,等待屏(píng)风后的明星出场。
8)说起自己因咽(yān)喉疾病难以下咽(yàn)的母亲时,她几度哽咽(yè)二)写准字形(1) (2)(3) (4)(5) (6)(7) (8)(9) (10)(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理解辨析(1)顾盼神飞:左右顾盼,神采飞扬用来形容眼睛大而有神2)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3)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4)放诞无礼:行为放纵,不守规矩,没有礼节5)混世魔王:比喻扰乱世界,给人们带来灾难或烦恼的恶人6)有天无日:比喻言行肆无忌惮也比喻社会非常黑暗,没有公道语境运用(辨析正误)他虽然是一个“富二代”,却仍有天无日地在外工作,本市的一些大型建筑,都是他参与完成的同事都说他完全不像是放诞无礼的纨袴子弟辨析:“有天无日”错误有天无日”,比喻言行肆无忌惮也比喻社会非常黑暗,没有公道这里是形容他工作繁忙辛苦,应改为“白天黑夜”放诞无礼”使用正确2.古今异义(1)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流态度(2)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古义:指姿容俏丽今义:指文学方面的才能;也指妇女举止轻佻3)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古音读“biàn yí”,意思是方便合适,便利现在使用这个词,大多读“pián yi”,指价钱低;也指不应得的利益;还有“使得到便宜”的意思;成语“便宜从事”,保留了古义,读“biàn yí”。
4)行为偏僻性乖张古义:指偏激,不端正今义: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5)可怜辜负好韶光古义:可惜;可爱今义:指值得怜悯Ⅱ.易混辨析1.妆饰vs装饰课本原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辨析 二者读音相同,都可表示有所修饰 “妆饰”指打扮或打扮出来的样子多用于人装饰”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又指装饰品多用于物即境活用 每逢节日和重大庆典,妇女们总是用黄金饰品从头到脚将自己妆饰起来,以显示自己的美丽与财富而用于庆典活动的场所更是被装饰得金碧辉煌2.标致vs标志课本原句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辨析 二者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标致”指女子相貌、姿态美丽;“标志”是表明特征的记号,表明某种特征即境活用 警察在教育路通往凌铁大桥路口的禁行标志旁,看到一位标致的少女正为迷路着急,急忙上前帮忙3.委屈vs委曲课本原句 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辨析 二者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委屈”指受到不应有的待遇而心里难过委曲”有三个意思:①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委婉;②指事情的经过底细;③指屈身折节即境活用 他们主动和政府相关人员联系,被告知委曲,政府相关人员承诺将对该事件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从此,他们不再感觉委屈了。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1.林黛玉进贾府都拜见了哪些人物?人物出场是怎样的顺序?答: 明确:林黛玉首先拜见的是贾母经贾母指点,先后拜见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纨接着,贾母吩咐“请姑娘们来”,这样“三春”就出场了之后就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出场再后,贾母即命“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而结果是贾赦和贾政都没见着吃完饭后,贾母和黛玉刚要说几句话,贾宝玉就来了,小说掀起了这次人物出场的高潮2.课文中几次写到哭?请加以梳理答: 明确:课文中六次写到哭第一次是黛玉拜见贾母,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接着“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再后来说到伤心处,贾母“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一次会面,四次提到哭王熙凤见了黛玉,先陪笑见礼,但也没忘了“用帕拭泪”哭了一回。
最后一次是宝玉因黛玉无玉而狠命摔玉,且生气哭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