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雨巷(总 2 课时).doc
4页2、雨巷(总 2 课时)教学目标:1、 把握两首诗的时代背景2、 反复诵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自由体诗‘的特点2、 深刻理解诗歌的意象及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课前预习详见《基础训练》二、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三、背景简介《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四、整体解读(详见《基础训练》的象征手法和意象)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2、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3、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一共是6个:油纸伞、雨巷、丁香花、我、丁香姑娘、篱笆墙第二课时一、详细分析六个意象1、油纸伞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2、雨巷特征:悠长,寂寥感受:孤独,落寞作用:营造诗歌的环境氛围。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3、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4、丁香花(展示两幅丁香花的图片)①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 ②补充: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4月中旬到6月中旬,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丁香花》歌词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就这样匆匆你走了,留给我一生牵挂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啊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院子里栽满丁香花,开满紫色美丽的鲜花,我在这里陪着她,一生一世守护她③丁香形状像结,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美丽 高洁 愁怨 哀婉5、我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的姑娘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
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补充:“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6、丁香姑娘①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美丽高洁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哀怨彷徨;哀怨又彷徨②探究:在诗的第二节中,诗人描述了这位姑娘的形象——“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几个句子的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明确:不能调整从内容和层次上看,由外在的表象到内在的情绪,逐层深入;从音韵上看,这首诗的每一节的第3、6句押韵,调整后,音韵就不协调了③诗情画意 之 以诗文想像画面二、原因探究: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忧伤 —— ?1、失恋的痛苦: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2、现实的黑暗《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 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 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 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 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 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三、本诗的主题补充:《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本诗主题: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四、艺术特色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2、优美的音乐旋律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全诗7节,每节六行,尽管句子有长有短,但诗句停顿很鲜明探究:诗的第1节和第7节,内容几乎相同,这样写是不是重复多余?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不重复多余①在诗歌中,这叫“反复”,能加强诗歌的抒情性②诗的第一节和第七节的反复,使诗歌首尾相合,浑然一体3、运用反复的手法,回环往复,低吟轻唱,不仅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同时也美化了声律首尾运用反复的手法,内容大致相同;不同处是,开头表明希望逢着,后面则是希望飘过探究:从诗的第1节到第7节中,诗人把“希望逢着”改成了“希望飘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把“希望逢着”改成了“希望飘过”,表达了自己理想的飘忽不定和自己心绪的迷惘茫然,也暗示了这种“丁香一样的”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