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之道》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22页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05课 大学之道 第二单元孙中山先生称大学为:中国政治哲学,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成书于汉代,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与周礼礼仪并称为三礼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礼记 2.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学中庸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作四书章句集注,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文学常识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大学”意思: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解 题诵读指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文本探究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在亲民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知止而后有定定,定而后能静静,静而后能安安,安而后能虑虑,虑而后能得得物有本末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道矣道:宗旨,原则明明德:彰明美德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彰明”释义: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释义: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做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做到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到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
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段1.概括内容及作用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下文引出“八目”做准备文本探究2.“三纲”具体如何解释?“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亲民”即“新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文本探究3.分析本段的论证层次第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一段开宗明义,提出“三纲领三纲领”,即,即“明明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亲民、止于至善”,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坚定这样的目标,才能只有坚定这样的目标,才能“定定”“”“静静”“”“安安”“”“虑虑”,最终学有所得。
最终学有所得首句开宗明义,首句开宗明义,提出提出大学之道的大学之道的“三纲三纲”,第,第二、三句承接上文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下文引出八条目引出八条目做准备文本探究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其其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其知致知在格格物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庶人,壹是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齐: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正:使动用法,使端正诚:使动用法,使诚实 释义: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释义: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把修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养品性作为根本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
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文本探究2.“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安人文本探究【思考3】“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学之道“三纲领”“八条目”止于至善亲民明明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本探究【思考4】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的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消极的影响: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同时,“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
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2.运用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文章气势更强,意义联系更加紧密,论证力强3.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顶真:一种修辞方法顶真:一种修辞方法,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文的起头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文的起头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在止于至善Add your title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止于至善Add your title 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求是创新Add your title 中国政法大学明德任责明德任责Add your title 香港大学明德格物明德格物思考:大学之道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指导意义结结 束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