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学案.doc
7页《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学案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柳宗元也未能逃脱你对柳宗元了解有多少?【知人论世】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蝜蝂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诗因清新简淡近于陶渊明,故前人多认为他承陶诗传统;又因其风格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有相似之处,故历来有“王孟韦柳”之并称。
然其幽峭奇僻,长于哀怨,又与陶、王、孟、韦有别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病死,太子李诵继位为顺宗,改元永贞在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权,革除弊政,特别注意掌握财权和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一些地方节度使勾结,于永贞元年(805)八月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贬王伾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集团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后人称为“永贞革新”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政,具有进步意义问题探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一首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为唐代七律名篇是作者被贬后怀念友人之作,抒写了共同的政治抱负和共同的政治命运而形成的友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是柳宗元全集中托物寓意的名篇全诗八句四联,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看似清泊而实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两个特定场景:一是芙蓉惨遭险风摧残,再是薜荔惨受恶雨损毁从字面上看,受害对象为“水”和“墙”,而就诗意观之,真正对象乃是“芙蓉”和“薜荔”。
整个场景摹拟得细致真切而又生动形象 在这首抒情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有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的深情,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诗歌将壮阔的景色与沉郁的感情交织在一处,用“惊风乱飐”、“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迫害: 从眼前的“薜荔”、“芙蓉”(荷花)等美好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又以“岭树重遮”、“江流回肠”等景象,诉说了与故友远相隔离,音书难通的愁苦和抑郁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翻译: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1、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茫茫”?作者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愁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景中见情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对唐代的贬谪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哀景写哀情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登楼远望,抒发了诗人离乡别友的悲苦和对挚友的深情怀念,流露出对时事艰危、环境险恶的忧伤和不平4、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作者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借“芙蓉”“薜荔”在暴风雨中遭遇,暗比自己仕途风波险恶赋中有比,不着痕迹5、这首诗情景交融,结合诗的第二联作具体分析第二联中,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惊风、密雨映射敌对势力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是景语,更是情语,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溢于言表6、比较韩、柳两首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韩诗凄切中见忠愤之气,“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充满了不平之气;柳诗凄苦中多哀怨之音,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拓展探究】请同学说出几首贬谪的诗歌1、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2、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苏轼《水调歌头》 《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贬谪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贬官文学多具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初踏贬途的仓皇、身陷文化“蛮夷”之地的精神痛楚、才学难施的生命荒废之感以及在贬谪苦难中既坚守忠奸大义又竭力超越痛苦的心路历程必然要反映到贬官士人的文学创作中在许多朝代中,对官员进行贬谪处罚的典型方式就是派遣到远离京城的城市去在这些被贬谪的官员心目中,这些城市就是一种草野白居易被贬谪到九江,在他笔下这座城市的形象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完全是一幅荒郊僻壤的景象柳宗元描写他被贬到的柳州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蛮烟瘴雨之地苏轼被贬到黄州后,所描写的景色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就是“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都是乡野江湖气象。
实际上到了唐宋年间,上面提到的这些城市多已相当繁荣了但在传统士人们的眼中,这些远离政治中心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似乎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心目中的世界只有朝廷和草野所以范仲淹到了岳阳城,登上岳阳楼,看到、想到的还是只有庙堂和江湖两极,而没有眼下这个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的城市1、忠而被贬之愤,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英雄末路之哭,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激愤与惆怅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4、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5、对奸佞小人的嘲讽与愤恨6、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7、羁旅行役之苦 8、思乡怀归之情由于是遭贬后作诗,故贬谪诗中大多的情感表现为倾诉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愤慨,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等等,皆以“怨”“怆然”“伤心”“寂寞”等词鲜明而直接地表达了自己悲慨和忧愤之情 由于诗人性格不同,在对待被贬的问题上表现迥异,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被黜者并没有陷于落魄之中而不能自拔,反而表现出豁达、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刘禹锡在遭受重大政治挫折之后以这两句诗勉励自己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苏轼被贬后也并未消沉,而是心存希望和抱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尤其是当苏轼被贬海南后,竟挥笔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表现出诗人旷达的个性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等则更强调自己品行高洁和坚持不懈的使命感 此外,贬谪诗中还比较集中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源于其被贬谪后离乡的悲伤和由眼前景物触发的情思这些情感具体说来有“思归”“思人”“对山水的留恋”以及“闲适之中掩藏的孤独寂寞”等如柳宗元著名的《江雪》一诗,就在空旷的冬景描写中表达了自己遭贬后的孤寂与凄凉寄寓这种情绪的诗句还有“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柳宗元《溪居》)等,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则表现出诗人在仕途多舛时对旧人旧地的思念和追忆。
二、贬谪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1.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贬谪诗中的写景,多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怀才不遇的凄苦,忠而被贬的愤懑,都融入诗中如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因力谏唐宪宗迎佛骨事被贬潮州,在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便直抒其意:“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自己敢于直言进谏为民请命的为官态度与精神,也表达自己的悲怀与惆怅元稹“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都是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达被贬后的黯淡与凄凉 2.对比衬托,虚实结合 诗人失意后往往会联想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借以对比伤悼,或借古讽今,或自嘲,虚中有实,实里有虚;即便是借眼前景物抒写悲怀的诗句往往也是用景色的明艳秀丽来反衬烘托自己的心绪如“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李纲《六幺令》)“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等,分别从古今对比与乐景写哀角度抒发自己遭贬谪的苦恨 3.象征比喻,托物言志 由于权力地位的下降,失意的诗人大多内心压抑而不便明言,象征、比喻或托物言志便成为其在诗中表情达意的惯用手法。
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以“冰塞川”“雪满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