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7、《人类的老师》导学案.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58390871
  • 上传时间:2024-0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7、《人类的“老师”》导学案执笔人:孟守继一、目标走过来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二、文本解析   1、题目解析   “老师”,一般说来,是对传授文化、技术的人的尊称,也泛指在某个方面值得学习的人,总之不出“人”的范畴然而,“人类的‘老师’”这标题中的“老师”的外延有了明确的规定,它的内涵就有其特定意义了因此,本文标题中的“老师”是借用,指人类向其他有某种技能的对象学习,这些对象或是动物,或是植物,或是其他生物,人类从这些特定对象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现,有所模拟,进而有所创造,它们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了   2、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它通过叙写人类从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身上获得启示,有所模仿,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指出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以科学家从鱼儿能在水中自由升降获得启示,发明潜水艇为例,指出鱼儿是人类的“老师”。

         第二部分(第二至六自然段):列举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表现了人类以它们为老师才有了发现、发明、模仿,创造出新事物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首尾呼应,突出文章的主题3、走进背景林(1)仿生学:仿生学(bionics)在具有生命之意的 希腊语 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术涵义的ics而组成的词大约从1960年才开始使用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例如关于信息接受(感觉功能)、信息传递(神经功能)、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可举出的仿生学例子,如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 游泳 时能使身体表面不产生紊流)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 学科 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是仿照某些动物的某一部分,某一形体,发明各种各样的东西 最简单最著名的仿生成果是在超音速飞机的机翼上安装‘翅痣’,这是从蜻蜓妹妹那里模仿来的,因此,飞机克服了音障人们制造出了两倍乃至三倍音速的超音速飞机 其实,人类也在向植物学习,如传说鲁班从一种边缘有小齿的叶子上受启发发明了锯子。

      2)薄壳结构:生物界的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壳以及人的头盖骨等都是一种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薄壳结构”这种“薄壳结构”的表面虽然很薄,但非常耐压模仿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内力都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力学特征,“薄壳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3)流线体:流线体在水中(或者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尽管鱼类按其各自的生活方式有多种多样的体型,但是人们发现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体型叫纺锤型,又称流线型,这种体型的特点是: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比例适中鱼身的三个体轴以从头到尾的长度最长,背到腹的高度次之,左到右的宽度最短整个鱼体形状像一只纺锤,两头尖,中间厚,它的身体最厚的部位是在头后至体前这一段,自此后均匀地向后方渐渐地变窄4)仿生学的现象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 真菌 、 蠕虫 、 软体动物 、 甲壳动物 、 昆虫 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 冷光 ”。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5)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位于澳洲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

      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三、重点筛选   1、积累生字新词:启示、机翼、破碎、颤抖、吸取、教训、轻而易举、机毁人亡、改进、均匀、轻便、坚固   2、巧辨形近字:(挺 艇)(均钧)(某 谋)(匀 勺)(坦 担)   3、近义词积累:    近义词:充当——担任    剧烈——激烈    承受——接受    均匀——匀称   坚固——牢固    轻而易举——易如反掌    反义词:破碎——完整    坚固——薄弱    轻而易举——举步维艰   4、多音字:行(xíng háng)散(sǎn sàn) 模(mó mú) 薄(bo bao)   5、词语理解: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    原理: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    吸取:吸收采取    教训: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知识    轻而易举:形容办事毫不费力   6、句段解读:   (1)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句中的“何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这句话不仅说明了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而且也说明了大自然的奥妙无穷,体现了科学无处不在的道理   (2)、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这是全文的总结句句中的“真是”含有确定无疑的意思;“老师”前还有加上“好”字,表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给人类启示,人类从中获益匪浅,创造出更美更新的事物,这样的“老师”自然“好”了同时,这一句以感叹号的形式出现,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是对自然界种种生物的可供人类学习借鉴的优异之处充满了赞赏之情,启发人们要继续向这些自然界中的“老师”学习,创造出最富科学性的事物来四、拓展延伸   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2、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在小组里跟同学们交流   3、课外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4、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生物,你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启发?五、课堂流程第一课时一、今日名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人类的“老师”》。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那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一读课文吧!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 自由读课文,大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人类的‘老师’”是谁?从文章哪里知道的? 课文总共列举哪些生物?2. 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小组内进行字词类知识过关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 小老师带读生字 2. 生字组词,形近字辨析 3. 好词积累,词语解释 4. 近、反义词及多音字积累 5、学生交流、汇报(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里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许多既轻便有省料的建筑物5)人们模仿袋鼠制造出会跳跃的越野汽车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外壳坚固的坦克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字词方面的内容第二课时一、名言诵读: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那么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是谁呢?(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2. 读一读第三、四、五各自然段,想一想这些“老师”教了人类什么?向“老师”学习的收获是什么? 3. 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薄壳结构”? 4. 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5.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了什么样的启示?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 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 2. 跟同学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内容。

      3. 说说自然界为什么是人类的好“老师” 4、学了这课,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课文内容部分的题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