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生死之交.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66691589
  • 上传时间:2022-03-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7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刘禹锡与柳宗元的生死之交 导语:唐代时期,刘禹锡与(柳宗元)是分外著名的诗人,并且两人是一对好挚友,在政治和思想上有着大量共同的观点下面是我共享的刘禹锡与柳宗元之间的生死之交,接待阅读! 刘禹锡与柳宗元有好多共同之处在政治上,两人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肩战斗在创作上,两人诗文俱佳,趣味相投,相互唱和甚至在生活体验上,二人也有不少好像之处他们一起进京应试,同榜登进士第接下来,同朝为官,一起共事后又因革新失败双双一贬再贬 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趣味,共同遇到,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不仅在顺境时相互支持,相互砥砺在天边沦落,生死未卜的逆境当中,二人的真絷情谊更加稳定,也更加坚韧他们的情谊,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柳二人同时遭贬,一人贬官朗州,一人贬官永州他们忍受着事业上的失败和空间上的分开,不断地诗文往来,彼此促进其间,柳宗元和身居要职的好友韩愈之间曾开展一场哲学论战,柳宗元作《天说》陈述自己的观点,刘禹锡作《天论》三篇对柳宗元举行策应和声援刘禹锡的(散文)成就受到柳宗元的重视,柳宗元的(童话)和(寓言)创作,同样被刘禹锡所推重。

      在患难的岁月里,是纯真的情谊、共同的志趣给了他们以激励,给了他们以支撑,给了他们以士气 十年后,当他们先后终止贬官生涯聚会长安之时,真是感慨万千,悲喜交集一个人一生的黄金时间能有几个十年啊!刘禹锡在《阙下口号呈柳仪曹》中不禁慨叹:"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然而,十年的分别只换来短暂的聚首,很快,他们又双双被贬而且离长安的距离更遥远,条件也更繁重柳被贬柳州,刘被贬到更远在贵州的播州此时,刘禹锡来京仅一年多时间,而柳宗元那么刚刚到达不久柳宗元虽然对自己的境遇分外消沉,但考虑到刘禹锡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随身奉养时,几次上书朝廷,要求和刘禹锡对换,后经友人扶助,才将刘禹锡改贬连州 刘禹锡因好友柳宗元(字子厚,773~819)"以播易柳'的提议和鼎力相助,得到唐宪宗的特别开恩,改授连州自长安南下连州和柳州,有一大段的路途一致,因而这一次刘禹锡与柳宗元是结伴南行的,一路上自然遍游诸景,诗酒相依 从江陵下长江、入洞庭、逆湘江,至衡阳,柳宗元仍须乘船取道湘江西去柳州,刘禹锡那么需策马跨山南下连州他们之间的情义早已亲逾兄弟,犹如也预感到这一次如生离死别,故彼此依依不舍,几度唱和。

      歧路在前,柳宗元年纪小刘禹锡一岁,先作《衡阳分路与梦得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此诗似含劝戒之意,虽为老友,或子厚对梦得累及自身获贬恶州的《挑花诗》不以为然吧,刘禹锡似有所悟,答诗《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曰: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现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为答友情,梦得"有所思',确定程度上采纳了老友的观点子厚又作《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岁晚当为邻舍翁 子厚之诗,有相互激励、友情永续之意对此,梦得以《重答柳柳州》相酬: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不过,梦得重提二人年少时曾立下忧国之志,对形势的估计,似比子厚较为乐观相伴千里,终有一别,柳子厚再作《三赠刘员外》: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诗似是对自己以往的体验作总结刘梦得以《答柳子厚》相赠: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因柳宗元体弱多病,刘禹锡善解人意,并未再提出新的话题,费劳神思,大家挥泪惜别,各奔任所 自长安至衡阳,一路上这样的情节并不是第一次,但这是结果一次,也是他们相互面对的绝唱了五年后,刘禹锡扶慈母灵柩北归,在衡阳得柳宗元在柳州病逝的凶信,遂作《重至衡阳伤柳仪曹并引》,对前事悲叹不已其诗引言云: "元和乙未岁,与故人柳子厚临湘水为别,柳浮舟适柳州,余登陆赴连州后五年,余从故道出桂岭,至前别处,而君没于南中,因赋诗以投吊'诗曰: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故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篱春,故人今不见 刘禹锡得授连州,而其时连州的社会环境条件比柳州要好得多,我们不难想象,刘、柳于路咏叹山水,吊古论今,感怀身世,切磋诗艺,他们之间的情谊会升华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我们现在根本可以确定,刘禹锡出长安至连州,一路上不停地吟咏,仅编入诗集的就有二十多首如刘禹锡作《题淳于髡墓》,柳宗元那么有《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相和,诗酒之间,两个人在途中有所延误,也是情之所发,理之所至矣。

      刘禹锡辞别柳宗元,过郴州,越桂岭,孤独南下,抵达连州任所 长期贬谪生活的打击和繁重环境的摧残,使柳宗元的身体受到很大的损害,健康状况分外不妙到元和十四年,当皇帝终究良心察觉打定召回柳宗元时,他已于这年十月五日含冤长逝,年仅四十七岁身后,四个孩子都还未成年柳宗元临死前,遗书刘禹锡,并将自己的全部遗稿留给他 这时,年近九十的母亲刚刚去逝,护送灵柩路过衡阳的刘禹锡,接到柳宗元去世的噩耗,悲伤万分,悲伤欲绝他立刻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以寄托哀思后又两次写《祭柳员外文》,并为其整理遗稿,编纂成集,同时介绍他的生平和成就柳宗元的一个儿子,也由刘禹锡收养 刘禹锡虽然在群星璀璨的李唐皇朝的文坛上还不算顶尖级的人物,在开宗立派、领袖群伦方面无法与(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相并提,但是,从《四库全书总目》对他的评价上看,"其古文那么恣肆博辩,于昌黎、柳州之外自为轨辙',其影响也足见了得 于此,我对刘禹锡的敬慕与仰止,不仅仅是由于他诗文言辞的精锐与意境的妙道,而更在于他人品的高洁与对挚友之情的真挚由于没有他的繁重努力与多方筹措,柳宗元文集就难以刊行于世。

      像《江雪》、《渔翁》、《捕蛇者说》、《三戒》、《天对》、《封建论》这样的绝妙美文,可能只能如流星一般消解在历史的夜空之中,化为随风而逝的尘埃,无法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今天学子们彼此吟咏的(文学)范本  刘禹锡与柳宗元之间的这种挚友之情,有如夜空中的明月,有如黑暗中的烛光,千百年来,一向照亮着中国文坛与政坛的一片天空 — 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