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学》大纲.doc
9页《汉字学》授课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中国文字学(TheScienceofChineseCharacters)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种类:专业方向选修课总学时:36学时总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二、课程描绘《汉字学》是一门集知识性与兴趣性于一体的课程既有汉字基本知识的讲解,更有汉字背后的文化阐释此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汉字的起源及形体演变过程,关注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汉字文化解读从而增强学生对汉字知识的储备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三、课程目标1. 知识性目标:掌握汉字、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2. 技术性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虑汉字背后的文化3. 感情性目标:激发学生对汉字及中国文化的热爱四、课程内容(一)理论授课部分第一章绪论(2学时)【目的要求】1.认识: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和方法2.理解:“文字”的定义;“文字学”的定义3.掌握:文字学的历史与现状;文字学的功用主要内容】1. 语言与文字2. 汉字和汉字学3. 汉字的修辞功能4. 汉字文化【重点与难点】授课重点: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授课难点:文字学名实的历史变迁。
作业与思虑】1.说说文字和文字学名称的由来2.文字学的功用表此刻哪些方面?3.说说学习文字学的主要方法第二章汉字的起源(4学时)【目的要求】1.认识:关于汉字的起源,主要有八卦说、结绳说和仓颉造字说等传说2.理解:传说诚然缺少科学依据不能信,但是能够为我们供应必然的信息3.掌握:相关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有哪些?汉字起源于什么,大体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内容】推测汉字的起源,我们主要依据两个方面的资料:1.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和记录八卦说结绳说仓颉造字说——产生于战国时代2. 相关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刻画记号象形符号关于汉字起源的推测【重点与难点】授课重点: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和记录授课难点:怎样推测汉字的起源作业与思虑】1.相关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哪些?怎样谈论这些传说?2.汉字起源主要有哪两个本源?3.怎样判断图画变成了文字?第三章汉字的结构(8学时)【目的要求】1.认识:“六书”的源流2.理解:为什么说汉字时音节的表意文字?“三书”说理论3.掌握:许慎对“六书”的释例主要内容】1. 汉字的性质从汉字形体自己来看汉字从描绘物体形象的象形符号发展而来,构成汉字的部件常常表示必然的意义。
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来看汉字是音节性符号,每个汉字代表的一个音节常常都是有意义的,表意的即使小部分不能语素的字,在字形上仍脱不开表意的印迹比方:蚯蚓,琵琶,踟躇,尴尬,大方总之,汉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表意字,一类是形声字2. “六书”的源流名称的由来《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代“六书三家说”3. “六书”例释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指形体)诘屈(曲折),日月是也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建类一首,赞成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4. “六书”谈论“六书”是基本吻合汉字造字特点的学说许慎对大多数字形的讲解是正确的,但是有些讲解是不合理的六书”归纳的条例,其实不能够尽合历代所造之字许慎的定义过简,体例不严,是后辈聚讼纷纭的主要原因应该责备地继承“六书”说5. “三书”说唐兰的“三书”说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裘锡圭的“三书”说【重点与难点】授课重点:汉字的性质六书”释例。
授课难点:“六书”释例三书”说作业与思虑】1.名词讲解:六书;三书说;四体二用说;右文说;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2.素来对转注的不相同看法有哪几种?说说你的看法3.举例说明汉字形符能够分为几类4.说说汉字形符的形体特点和组字特点5.举例说明汉字声符有哪几个本源6.为什么说汉字声符的表音功能不够健全?7.汉字声符的构字特点是怎样的?第四章汉字的形体演变(4学时)【目的要求】1.认识: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成就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2.理解: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秦系文字、隶书各体的特点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3.掌握:什么是“隶变”?“隶变”以致汉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内容】1. 甲骨文商代王室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以此得名其他名称:“甲骨卜辞”、“贞卜文字”、“契刻文字”、“殷契”、“殷墟文字”2. 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钟、鼎、鬲、簋、盘等)上的文字祖先称铜为金,故有“金文”之称由于这些文字常有于乐器钟和礼器鼎上,因此又称“金文”为“钟鼎文”3. 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分齐、燕、晋、楚四系4. 秦系文字包括大篆和小篆。
5. 隶书包括秦隶和汉隶秦代使用的隶书,又称古隶汉代使用的隶书称为汉隶,又称今隶汉隶是到了西汉中后期才在秦隶的基础上渐渐发展起来的,秦隶到汉隶的最大变化是篆书形体的消失和波磔的开张以致字形由竖伸变成横展6. 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今草则是楷书的速写体这种字体从东汉末年流传到此刻7. 楷书东汉末形成楷书又名“真书”、“正书”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典范,故名之8. 行书东汉末产生,成书于晋代行书是为了拯救楷书书写较慢和草书难于辨别而产生的一种间于楷、草之间的字体9. 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重点与难点】授课重点: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秦系文字、隶书各体的特点授课难点:甲骨文的特点六国古文的特点隶书的特点作业与思虑】1.汉字形体演变总的特点和意义2.怎样认识各种汉字形体的差别?古文字和今文字怎样区分?3.认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自产生的时代和特点,在汉民族文化中的影响和意义第五章文件中的用字(4学时)【目的要求】1.认识:方言字2.理解: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同形字、同源字各自的特点3.掌握: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的鉴识主要内容】1. 古今字一个较古且表义很多的字,与晚出且只表达其某一义项的字,合称“古今字”。
较古的表义很多的字称“古字”,晚出的形体称“今字”,也叫“差别字”、“分别字(文)”、“分化字”等2. 异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形体完好同音同义叫做“异体字”3. 通假字祖先记录某词时,没有依据用字规范写本字,而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用字现象叫做“通假”由于本字与借字音同或音近的音是古音,因此又称“古音通假”应用而没用的字叫做“本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叫做“通假字”4. 繁简字“繁简字”是指一个字笔画繁简不相同的两种写法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5. 同形字分别为记录不相同的词所造的、在外形上完好相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6. 同源字王力《同源字典》:“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作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个本源也许是同时产生的,如背与负;也许是先后产生的,如氂(牦牛)和旄(用牦牛尾装饰的旌旗)同源字,常常是以某一看法为中心,而以语音的细微差别(或同音),表示周边或相关的几个看法7. 方言字简言之,就是用来记录汉语方言词所使用的汉字方言字能够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方言字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能够经过音韵论证在现存汉字中搜寻到的字,这个也叫方言本字;一是暂时没有现成的用字,而是各方言区自造的一些独到用字。
狭义的方言字指后者我们这里采用广义的说法9. 正俗字中国传统里文字有正俗之分,又称为正写和俗写正字是较吻合造字原意,为官方认同、字书接受者;俗字则是民间为书写方便,减省或变化笔画而成周有光:“各种字体里都有俗体字《汉字改革概论》,1961年)【重点与难点】授课重点:怎样鉴识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同形字、同源字、方言字、正俗字?授课难点: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之间的差别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差别作业与思虑】1.名词讲解: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同形字;同源字2.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之间的差别3.各种用字各自的特点4.各种字在书中的识读和鉴识第六章汉字与中国文化(4学时)【目的要求】1.认识: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2.理解: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经过汉字能够透视中国古代文化3.掌握:从字形下手解析古代文化民俗的能力主要内容】1. 汉字与文学艺术2. 汉字与兵、法、吏3. 汉字与衣食住行4. 汉字中数字的文化研究5. 汉字的文化释例【重点与难点】授课重点:从文字的角度探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授课难点:从字形下手解析古代文化民俗作业与思虑】1.任选一个汉字下手,说说它的文化内涵。
2.从本章从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写一篇小文章3.采集相关汉字与中国文化的文件资料,完成读书笔录4.关于本章涉及的汉字讲解部分,你有别的的一些思虑和看法吗?5. 说说汉字反响的中国古代食长子的民俗?(三)授课时数分配其中序号授课内容学时讲解实践习题123456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汉字的起源第三章汉字的结构第四章汉字的形体演变第五章文件中的用字第六章汉字与中国文化学时合计五、授课策略与方法建议22004400860244004301141202361.中国文字学属于传统小学,因此要注意与训诂、音韵等学科的联系,同时还要注意汉字与文化的关系2.由于本课程涉及很多的古文字资料,教师在授课中应合适部署有些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