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重要实验归纳(新编写).pdf
2页1 苏科版初中物理重要实验要点归纳 1.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用到了实验加推理 的方法 2. 水沸腾实验: 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 水沸腾时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沸点与气压、有无杂质有关 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4.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纸板的作用:显示光路和判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测焦距:方法 1: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另一侧放光屏,来回移动光屏,得到最小最亮 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最小最亮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方法 2:让远处的窗户( u10f )经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距近似等于焦 距原理: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接近焦点 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6. 视力的矫正: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戴凹透镜矫正,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 7.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测滑动摩擦力的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原理二力平衡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8.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由于小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对卡片的拉力,所以忽略不计 9.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目的:使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 推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永远运动下去 10.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1.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通过 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压强大小,用到了转换法 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12. 估测大气压的值: 测量的物理量:活塞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全部刻度的长度 l 表达式: V Fl P 13. 探究浮力的大小: 溢水杯中要装满水 2 14.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平衡螺母哪边高往哪边调 实验前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消除杠杆重力对平衡的影响 实验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15. 测机械效率 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匀速直线拉动,刻度尺不是必须的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动滑轮重有关,与绳子股数,是否省力,提升高度无关 16.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动能与质量、 速度有关,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用到了转换法 17. 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 比较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长短表示吸收热量多少 应控制沙子和水的相同,肯定需要的器材是 18.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选用灯泡规格应,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19.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通过灯泡的亮暗或电流表的示数比较电阻大小用到了转换法 20.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I 与 U的关系: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 寻找普遍规律 I 与 R的关系: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5 换 10 后,电压表示数变,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 下一步操作是 21.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连接实物图:电流表、电压表要注意量程和正负接线柱 滑动变阻器接左下还是右下 滑动变阻器作用: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 小误差 22. 测量小电灯的功率 与测定值电阻阻值的区别:不能取平均值, 原因是不同电压下功率不同,取平均值毫无 意义 灯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3. 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通过比较等质量的同种液体温度的变化量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用到了转换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