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兴小学陈斌--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docx
5页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乐兴小学 陈斌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肩负崇高着的使命,必须以新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为中心,改变以知识传授和空洞说教为主的陈旧的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生活、走向社会,在生动鲜活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提升道德理念这里结合几年来从事小学教学的实践,浅谈如何为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创造条件 一是要全面进行情感沟通情感沟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粘合剂和催化剂生命个体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意志、道德行动之间,必须以情感沟通为桥梁,否则,我们所设想的道德教育之路将难以畅通长期以来,我们的广大老师只重视知识灌输,忽视了青少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动的主观性,忽视了儿童的情感体验,把他们当成了可任意存放的口袋,因而将教育者的道德观点一股脑塞进里面学生在被动接受一些空洞说教的同时,其自身也被“物化”了事实上,无论从道德的产生、发展以及发挥作用的规律来看,个人都是活生生的积极能动的主体,道德教育只有激发主体的内在动力和内在的生命体验,让青少年在各种关系中产生、积累、内化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道德能力缺乏情感沟通是当前学科教学的瓶颈之一因为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人格尊严、有思维、有情感受的人,他们需要情感雨露的滋润,需要理解和真诚的思想交流。
情”的投入是育人工作的内在要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到深处,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就会向你敞开,他有话愿意和你交流,有困难愿意请你帮助,有苦闷愿意向你倾诉你的“爱”他能领悟,你讲的道理他能接受你指出的缺点他愿意改正,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不懂得情感沟通的德育工作者,整天板着面孔,动不动就训人,让学生惧而远之,心存戒备,心扉紧闭,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融入了情感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会碰撞出灿烂的火花,释放出巨大的情感能量,它将以最稳定的状态永驻学生心田,让其受益终身二是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学科课要转变教育观点,适应中小学的教育发展规律,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化理论体系,增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看到并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出现的新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
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既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的统一三是要认真开展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小学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四是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空间毋庸置疑,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各学科应根据学科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同时还要注意各学科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但是,这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能量难以得到育分的释放既然道德是为青少年今后的生活服务的,那么,它就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也就是说,我们的德育,必要时应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但是,我国的德育还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使学生成了“笼中之鸟”,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学生走出校门后发现社会现实与学校理想相去甚远,会感到无所适从,心理上产生错位和变态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就意味着落后,即使打开笼门,他们也没有胆量和能力飞翔封闭式的学校德育的愿望是好的,让学生远离“红尘”,不受感染,这样虽然避免了许多安全隐患,然而在这样背景下的德育活动与在床上教儿童学游泳没有什么两样事实上,现代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如果把青少年与鲜活的生活隔离开来,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的肥沃的土壤,德育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五是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向学生展示良好高尚的人格首先,教师的榜样示范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是不无道理的,作为一名教师,他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报纸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所学校进行募捐活动,教师们都当着学生的面把百元钞票塞进募捐箱,学生们见教师慷慨解囊,也都把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活动效果好得出奇。
可是在清点捐款时,教师们又背着学生把自己的钞票拿了回去原来在捐款前,他们已在自己塞进募捐箱的票面上做了记号这件事被披露后,在全校引起轩然大波,教师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当然,教师的榜样作用不仅仅是局限于“身教”,教师投入生活的所有热情、精力、个性、信念等,都应尽可能抛弃所有功利目的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其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工作是踏实的还是马虎的,一言一行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工作是否有朝气、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等等,无一不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有朝气、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等等,无一不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其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将优秀人物形象有选择地向学生宣传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物形象,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作为学习榜样,这些人物适合并易于学习,与学生生活在同一背景下,有真情实感,这样才会产生亲切感和感召力在宣传、推介、学习优秀人物的同时,教师也可适当介绍一些反面人物形象,揭示他们身上的劣迹和丑恶的灵魂,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生活的份繁复杂,从情感上与坏人坏事保持距离,自觉与不良行为作斗争关注儿童的道德成长,是一项浩繁复杂的伟大工程,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