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范例孔子 的哲理小故事.doc
10页孔子 的哲理小故事有关孔子的小故事: 1、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 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2、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 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 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 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
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3、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说:“我叫项襄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4、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 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 5、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 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 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1. 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2. 两小儿辩日 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3. 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4. 发愤忘食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5. 鸣鼓而攻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扩展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子 【一】百姓安危重于天 孔子去拜见季康子,季康子很不愿意听孔子的话,孔子就又一次去拜见 孔子的弟子子路说:“我听夫子说过:‘王公大人如果不按礼仪来询问就不做任何举动’现在您去拜见担任司寇的季康子,是不是稍微频繁了一些?” 孔子说:“鲁国人凭借人多势众而互相欺凌,凭借着兵器而相互残害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负责的官员却不加以治理,你认为鲁国百姓的安危与按照礼仪来问我,这两方面相比较,哪一方面更重要呢?” 于是,鲁国人听说孔子这个说法以后,说:“圣人将要治理国家了,我们怎能不先自己根据法令处罚自己的过错呢?” 从此以后,国内没有了互相争夺的事 孔子对弟子说:“距离山头十里路,仍然能够听到蝼蛄的叫声,从政治国,没有比顺应百姓的心意更好的办法 【二】无众如何守?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我想在国力弱小的时候就防守,国力强大的时候就向外攻占扩大,有什么办法呢?” 孔子说:“如果朝廷有礼义,上下能够相互亲近,国内的民众都是您的百姓,您将要攻占谁的地方呢?”如果朝廷没有礼义,上下之间不相亲近,国内的百姓都会成为您的仇敌,您将跟谁来防守呢?” 【三】后悔莫及 高墙上面厚而下面薄,不一定会坍塌(tan1 ta1),但是,下起大雨的时候,大水冲击的时候,却必然会先坍塌。
草木的根扎得浅,平时不一定就会歪倒,但是,在狂风暴雨袭来的时候,却必然会先被连根拔起 君子在国家之中,不崇尚仁义、尊重贤臣以处理各种事务,不一定会亡国,但是,一旦有了特殊的事变,遇到诸侯互相争战的时候,人忙着逃跑,车子飞奔,祸患突然降临,才开始产生忧愁,以至于喊得口干舌燥,仰天长叹,希望着获得安宁,岂不是太晚了吗? 孔子说:“事前不谨慎小心,而过后悔恨,唉!即使悔恨也已经来不及了 【四】进善关键在于任贤 齐国国君向晏子问道:“成立政事最令人忧患的是什么?” 晏子回答道:“最令人忧患的是善恶不分 齐国国君道:“怎么样分别是善还是恶?” 晏子回答:“审慎地选择左右大臣左右大臣能够善,那么,群臣同官就都能各自得到合适的人选,从而使善恶分明 孔子听说之后说:“此话丝毫不错善言能进入朝廷,那么,不善之言也就没有途径进入朝廷;如果没有人进善言,那么,善言也就没有途径进入朝廷了 【五】为君之道 鲁庄公二十八年,鲁国遭遇了灾荒,大臣臧孙辰提议向齐国买米 孔子说:“君子治理国家,一定要准备下三年的积蓄遇到灾荒的当年就向别的国家买粮食,这是国君的失职 孔子说:“国家有道,即使是刑罚增加了,也等于没有刑罚。
国家无道,即使把所有犯法的人都杀掉,也永远杀不尽 孔子说:“商汤与周武王并非因为一方面的善而兴盛起来的,夏桀、商纣并非因为一方面的恶而亡国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亡,在于平时的所作所为,平时积聚的善多,即使有一方面的恶,这也只算是过失,不足以使它灭亡;积聚的恶多,即使有一方面的善,这也只算是无意之中碰上的,不足以兴盛 (《潜夫论慎微》) 扩展资料: 国际大家对孔子的评价 法国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 德国莱布尼茨:“热烈地赞美儒学? 英国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 美国爱默生:“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参考资料: 纪念孔子——人民网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1.满而不覆 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善与人交 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君子之态 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失人失言 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5.自强不息 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 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6.处世圆明 孔子问礼老子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水至清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