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桂林山水》.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3642270
  • 上传时间:2022-10-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桂林山水》**小学 陈 斐【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一篇文章,本板块以山水风情为主题,不仅在语言上清新隽永,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谋篇构局上更称得上是仿写的好范本本篇文章的作者陈淼更是独具慧眼,用精美的语言构成了一幅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画卷,堪称写景文章的典范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文章开篇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市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让人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第二自然段先写漓江的水。

      在作者的妙笔之下,漓江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现它独特的美:“静”(感觉)、“清”(视觉)、“绿”(比喻形象)作者荡舟漓江后情感的流露,视觉的与众不同,写法上的温婉细腻,使每一位读者都置身于美景之中,陶醉于美景之中而欣赏美景的同时,那一串串文字又仿佛是灵动的音符,为读者奏响漓江水优美的乐章  如果说漓江的水是一首歌,那么桂林的山就是它的复唱,作者以同样的手法在第三自然段再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描写来表达其“形态奇、色彩秀、山势险”的特点,巍巍峰峦,字字珠玑,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  青山围绕着绿水,绿水映衬着青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点缀得更美了,令作者陶醉,读者共鸣结尾“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更是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遥相呼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整篇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过渡自然、节奏明快、情景交融、感情强烈,淋漓尽致地袒露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在文字音符的跳动中,秀美的山水风光尽显眼前,给读者以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它所展现的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

      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1、范读课文  (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

      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甲天下)  设计意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加上教师与动画同步的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距离一下子缩短了许多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⑴ 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学生不但读得有滋有味,更可贵的是能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⑵ 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从而学习“读书应多揣摩,多思考,才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的读书方法⑶ 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  请概括地说  板书:静、清、绿  设计意图:“读进去、跳出来”是又一良好的读书方法的两个不同的层面此处教师的顺势一拨,学生将受益匪浅  3、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⑴ 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⑵ 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欲擒故纵,出示刚才同学说的概括的说法,再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领悟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读写紧密结合  ⑶ 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⑷ 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设计意图:以读促思,读中悟情通过一段同学详细但不整齐的话再一次与原文对比。

      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排比句的整齐美、节奏美,在读中培养语感  ⑸ 再次播放录像,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把读中感悟到的用读表达出来因为朗读不仅是归宿,更是载体)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⑴ 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⑵ 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记忆方法,理清内容层次,在条理地加以记忆,朗读成诵,厚积以待薄发)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  ⑴ 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⑵ 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⑶ 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设计意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加上教师与动画同步的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距离一下子缩短了许多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  (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像,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板书:美如画)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设计意图: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3、写一写(略)  在学生读懂了课文后,学习表达方法,有较好的效果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识字  2、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二、分析结构,归纳段意  “同学们,本课属于最为简明的一类课文吧?全文只有四个小段,条理十分清楚  1、先默读,再议论  2、接着,自己在本上拟提纲  3、最后,集中讨论、归纳  ⑴ 开头:  我们来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⑵ 中间部分:  ① 漓江的水,静、清、绿  ② 桂林的山,奇、秀、险  ⑶ 结尾: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对照提纲,齐读一遍课文  三、欣赏精彩片断  “本课中间部分写‘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