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如何上好高三文言复习课.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7204974
  • 上传时间:2017-11-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35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浅谈如何上好高三文言复习课高三文言复习课较之高一高二的课难上,难就难在有许多内容的重复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都已经不知被师生讲过多少遍,练过多少题你再来搞,可能是夹生饭,难吃;可能是老咸菜,难闻;可能是剩饭,已馊了课上得吃力不讨好,学生厌学情绪就来了,一堂课下来,疲惫不堪,呵欠连天,甚至都梦见周公了,你教师还不知道!这样的复习谈得上什么高效?怎样站在高三的课堂上,更科学些,艺术些上好文言复习课,追求更鲜活的教学内容和更显著的教学效果,值得深思首先,了解学情你以生为本吗?学生在你的眼里重要吗?那你得研究学生的虚词哪些掌握得不好,哪些已经无须你唠叨,哪些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哪些你可以略去不理办法也很简单,先练后教,先学后讲,先讨论再点拨,这样一来,知彼知己,你还不百战不殆?鉴于此,你教师做的第一桩事就是的布置好打头阵的预习作业,侦察学生的学情状况一二三,洞悉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难易之所在上课讨论什么讲什么,心中了然,堂上有数,讲的练的都是学生搞不明白弄不清楚的地方,学生还能不洗耳恭听,乐于为学习吗?其次,兴趣首位文言文好多的知识点很枯燥没情节没细节没趣闻,正因为如此,你教师得好好研究,理清知识与概念的规律。

      你说这虚词其的用法,到底有几种,高考重点考的是哪几个,同释因为,这“以”的介词用法与连词用法,区别究竟在哪儿,推而广之,这所有的介词与连词到底如何区别哪些虚词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出它们的异同?你教师得理得清,析得明有个老师把这喻成是梳辫子,就很形象地说出这一点,梳得好,才漂亮,学生才心里亮堂,你才有可能在课堂上不会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才有可能把纷繁复杂的文言知识理得眉目清楚我断言,在文言虚词复习课中,真的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拖入一片混乱的境地,有可能比以前学得更糊涂了因为以前学的时候是一个一个的讲练,一课一课学习总结的,而你现在有可能把十八个(有些省是十五个)虚词一齐上,学生真的全昏了,虚词的各种用法在脑中全打上架了,弄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上课多些争论的声音,上课多些理性的思考与归纳,上课多些方法与规律的总结,上课多些条分缕析,让学生学得更简单更易记,上课多些学生出题学生竞赛学生主讲师生编口诀,这样才能从骨子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第三,整体训练这文言文分点分块进行教学,那是因为考试分了这些点,对各个知识点分开来系统归纳也有这个必要但是,如果没完没了地搞,搞上一个月全在虚词里面打圈圈,那就糟了。

      天天学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还不把学生累死!要知道,学生对浅易的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说到底还是学生整体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强与弱你这文言的实词虚词等等各个点考查的时候无一不是强调放在语境中去理解辨析一旦学生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强了,还怕单个的考点吗?因此文言文复习切记把更大量的时间放在整体阅读上,培养学生整体阅2读的习惯和能力诵读文言文可以一抓已学,一抓课外已学过的,多诵读,能温故而知新,利用早读课每篇诵读两遍,第一遍边读边释,第二遍读后抽查,过关重点实词虚词;没学过,加强诵读,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应对高考真正把一百篇文言诵读到一定的程度,应对文言文考查,真的不难第四,逐纲总结从文言文阅读来看, 《考试说明》中实际上提了七条要求: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其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⑤筛选文中的信息;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但实际考查形式中,只考了三条选择题,在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中四选三进行考查,外加三条翻译题那么在学生有了文言文的大量练习之后,应有意识地对文言的考纲上规定的四大项考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对实词的考查,应重点掌握的各种推测方法诸如字形推测结构分析语法分析语境分析等等对虚词的考查,应重点从意义和用法两个角度来辨析,特别注意提醒语境意识和位置意识对信息筛选题应重点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最好用排除法来做,选准一条正确的,与选准一条错误的,然后加一条验证的,也能很准确地选出答案对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的选择,关键要从翻译细节联系原文仔细辨析考的常是一些人物互混,时地错乱,重点实词误译等等细心一些,选正确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以上是我多年教学的体会点滴,值得研究工作的还很多,仅以此献给各位高三一线的教师附 1:关于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几点建议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它重要,不仅是因为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的比例比较大(如果从广义上说,加上古诗词鉴赏及默写,文言文阅读题占阅读题量近一半,可以说是语文试卷中的“半壁江山”) ,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对我们整个语文学习的重大影响有位专家打过这样一个比方:汉语言学习好比一棵树,文言文学习是这棵大树的根须,现代文学是茂密的树叶文言文的学习(主要指阅读)对于汉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文言文阅读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当努力学习好它,并以它为工具达到高考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文言文阅读的要求不是很高,对于掌握古汉知识的要求也不多,阅读文言文的技艺也并不复杂,因此,以做为考生在高考中获取分数的突破口。

      临近高考,针对文言文如何复习,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一、夯实基础,狠抓课本高考文言文是个特殊的阅读部分,要有个长时间的阅读过程所以抓好文言文的复习很关键,当务之急先抓好课本的知识,分析历年来的高考试卷,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3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默写名篇,无一不是源自于课内,几乎每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如:[2001 年高考试题]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城之不拔者二身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伎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此题考查课文的知识较多,B 项“ 附”字在《六国论》齐人勿附于秦“附”注释中有“亲附,归附”意,D项在《过秦论》中有“追亡逐北”这个词语,C 项的词义,在《离骚》中有“乘鄂渚而反顾兮”中, “乘”为“ 登上”意,所以此处根据语境应为“登上” 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将高中的 1——6 册书的所有文言篇目,每天安排一定的量去阅读,课文要求背诵的还要背下来学生利用晨读时间,将课文熟读成诵。

      只有大量的诵读,才会增强语文的感悟力,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教师要每天抽出时间考测一下学生当天看的内容,每周以试卷的形式对课本的内容进行考测,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本重视起来二、专题训练,组建知识库从文言文阅读来看, 《考试说明》中实际上提了七条要求: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其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⑤筛选文中的信息;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围绕考试说明的内容逐条逐点的给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有自己的知识库,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1、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与应试对策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训练时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现象把常见多义实词的若干义项,按本义——引伸义关系排列成序,并收录课本例句,使之成为有内在联系的词义系统,这样可以简驭繁,减轻记忆负担比如对“负”字归类:①本义:背、驮例:“悉使赢兵~草填之。

      ”( 《赤壁之战》 )以下为引申义:②担负、承担 “宁许以~秦曲 ”(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蒙受 “~屈衔冤 ”( 《窦娥冤》 )④背靠背,依仗 “秦贪,~其强 ”(同上②)⑤违背、背弃 “誓天不相~ ”( 《孔雀东南飞》 )⑥对不起,辜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赵 ” (同上②)4⑦失败 “故不战而强弱胜~已判矣 ”( 《六国论》 )在搜录积累过程中,首先应把高中语文课本所列的《文言常用实词表》中的 340 个实词先行归类,在课文中找出该词不同义项的例句从少到多,逐步积累,掌握得多了,才能厚 积而薄发,举一反三、应付自如按照以上方式可对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进行整理,把课本中凡是出现过的都整理出来,让学生做成知识卡片,编排好序号,随身携带方便,可以随时拿出识记一遍,这样反复的诵读,对学习文言文能没有好处吗?(词类活动现象从略)以上是教给学生做的系统知识储备,可一旦在考场中遇到不熟的知识,该怎么办呢?所以给学生一些应试的策略:(1) 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不定,逐词逐义完全识记,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实词的含义,因为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例如:[1996 年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原文是说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他不要招惹祸患 “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为 “消除” 、 “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这里用的是它的另一义项“招引”、 “招惹”2) 结构分析法(即根据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或三三对举的例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 ”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 圣君治国” 亦当为并列 关系,所以应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翻译成“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 ,则为 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3) 语法分析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如:[2000 年全国高考题] “自放驴,取樵爨 ”,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 “樵”字前有动词“取” ,后又动词“爨”,上下联系起来,应是名词,是“ 木柴”的意思, “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4) 联想推断法(即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如:[2001 年全国高考题]5“城之不拔者二耳” ,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 当“ 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 “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 逃亡的人”、 “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2.文言虚词的考查与应试对策文言虚词主要起着帮助造句和表意作用,对文言文虚词的做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1) 运用逐个“梳辫子” 的方法将《考试说明》中 18 个虚词的用法一一排列,做成卡片每种用法后附有例句利于学生全面掌握2) 比较常见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虚词大多是“身兼数职” ,一词多用复习是应对使用的频率高而又常见用法较多的虚词作重点的系统的复习像“ 而” 、 “乃”、 “其”、 “且”、 “为”、 “以”、 “因”、 “于”、 “则” 、 “之”等高频词的用法应了然于胸(当然并非其他虚词就不要掌握) ,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和训练中则可得心应手的调出,轻松自如的辨明其用法这并不意味着要求死记硬背,而是以在阅读中迁移和运用为其出发点的归宿的例如[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附同步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2024_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docx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同步解析.ppt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