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友人》教案[79].docx
3页《送友人》教案导入新课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 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藐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其诗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高峰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qiāng进酒》等朗读诗歌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重点字词【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2】白水:清澈的水3】一:助词,加强语气4】别:告别5】孤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6】征:远行7】浮云游子意: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8】兹:声音词9】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10】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翻译诗歌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分析诗歌首联:告别地点,景致优美颔联:与友话别,深情关切颈联:对仗工整,情意绵绵尾联:班马长鸣,难舍难分问题探究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 “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
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 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小结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主题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营造出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4.板书设计: 动静结合 有声有色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