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21012375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标题】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祝艳红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 运用 【指导老师】寇承兰 【专业】音乐学 【正文】 一、引 言 古有《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著名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曾说:“音乐可以是人类万能的语言,人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所理解古今中外对于音乐的描绘说明:音乐是人类的灵魂,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那么,作为音乐传授的音乐课自然也应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工具[1]然而,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一个调查中,最不喜欢的学科内,中小学生居然都有音乐课另一项对初二年级378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5.2%的学生能唱10首以上正在流行的歌曲,少数学生会唱音乐课上教的一些艺术歌曲在音乐与音乐课之间,何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文化背景 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大量的信息借助各种媒体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流行音乐因其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等特点,在当今社会占领了很大市场,拥有广大的爱好者。

      正如国际音乐界人士的一句中肯的评语:“通俗音乐使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作为年轻人特权的艺术形式这不是因为年轻人在经济上的独立,而是由于流行音乐富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们如何生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过分强调欧洲古典型音乐在课程设置与教育模式、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主导地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审美倾向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冲突、矛盾,有些学生甚至不爱上音乐课那么,流行音乐究竟能不能进入音乐课堂呢?为此,一些权威的专家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论证 (二)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可行性研究的发展 “流行音乐能否进入课堂?”这个问题自流行音乐产生起就是各国音乐教育届人士争论的焦点 1.中外教育界对于流行音乐可否进课堂的研究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澳大利亚某中学教师在初中科学课上要求学生对经典流行歌曲《孩子们在哪里玩耍》歌词进行分析,遭到诺贝尔奖得主彼得.多尔蒂的严厉批评;[2]20世纪初,德国音乐教育界对美国爵士乐涌入表现出惶恐不安,并与美国文化入侵展开过无情的斗争;[3]60年代中期,以劳尔和吉斯勒为主的教育家认为教育不能把爵士、摇滚以及其他娱乐音乐排斥在外;[4]1990年,中国第四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宣布:流行音乐不准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5]1995年,德国布莱梅大学音乐教育家克莱南教授在华讲学时讲到:“德国音乐教育目标已从面向艺术 作品过渡到引进音乐文化之中……”,《德国音乐教育概论》要求,德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激光唱片等媒体中挑选音乐的能力,以便使音乐融进个人的生活世界中。

      [6] 随着,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到来,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已经越来越为人民大众所接受《新课标》中指出:“要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资源,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新课标的提出,无疑给流行音乐正式进入课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2.国内教育界研究成果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过分强调欧洲古典型音乐在课程设置与教育模式、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主导地位,流行音乐的进入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审美倾向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的冲突、矛盾流行音乐怎样才能更好地纳入学校音乐教育呢,我国教育界人士对此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姚旭辉在《谈将通俗音乐纳入学校音乐教育的设想》中说到“通俗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成熟的大众化的文化现象,不应该被排斥于学校音乐教育之外”;[7]应笑月在《走进流行花园》中说到“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8]滕建波在《通俗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中说到“通俗音乐进入初中课堂要有选择性”;[9]冯好芸在《传统与流行的结合——对当代中小学生戏曲艺术教育的一点看法》中说到“……在音乐课上给他们听这些明星的音乐作品,……,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在他们欣赏的过程中讲解作品的来源,让他们知道他们所喜爱的流行歌曲,原来是来源于我们的戏曲艺术。

      ……”[10]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流行音乐的不同程度的认同说明了一点: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同时,爱上音乐课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冲击,以及如何将流行音乐运用到课堂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早在 我国《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说:“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理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然而,调查得知,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在教学方法上却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法单一,内容枯燥 由于音乐课长久以来的“副科”地位,由于很多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因而迄今为止,仍有很大一层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教师依然进行着“梨园式”教学,把音乐课上成不折不扣的教歌课音乐嘛,就是唱歌,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先打节奏,接着教谱,然后唱词,最后处理歌词。

      唱会后每组唱一遍,再全班一起唱一遍,下课铃还没响,那就接着教唱下一首至于学生是否喜欢歌曲,学会而以后会不会唱这首歌,不得而知于是,音乐课与美育严重脱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可笑又可悲的尴尬局面 (二)把握教材不能松弛有度 教材是教师上课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有的教师过度依赖教材,严格按照教材教参的步骤一板一眼地进行,丝毫没有自己的个性,学生只看教材就对教师所上内容一 目了然,毫无新意日子一久,学生上音乐课同样味同嚼蜡反之,另一些教师却无视于教材上的优秀曲目,擅自引进大量的流行歌曲,使得整个课堂流行歌曲泛滥学生自然尽兴了,可试问这样的音乐课堂意义何在? 三、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冲击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这个数字化充斥全球的今天,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跟其他行业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数字信息的冲击——流行音乐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音乐课堂以下是三组调查数据: (一)《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在最不喜欢的学科内,在中小学中居然都有音乐面对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我在实习期间对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80%的学生喜欢流行歌曲。

      问到原因,他们普遍认为流行音乐亲切自然、好听、容易上口,而课本上的许多歌曲他们认为难听难唱、没兴趣,他们不喜欢唱;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歌曲和一些富有童趣的歌曲“太幼稚了”,他们也不喜欢唱 (二)以下是一组关于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1.学生对现行教材中歌曲的喜欢程度的调查:有50.4%的同学表示“喜欢”或“很喜欢”,34.9%表示“一般”,有14.7%表示“不喜欢”问及不喜欢的理由统计是:有些不是那么好听、动听,不是那么好唱,唱起来没什么新意,有些乏味、没有流行歌曲好听等等在内容教学学生从歌唱、器乐、欣赏、识谱等的选择中,有36.3%的同学喜欢欣赏,36.1%喜欢歌唱,说明歌唱和欣赏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可能较受学生欢迎[11]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情况的研究分析:有74%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还有26%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问及不喜欢音乐课的理由中,有3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沉闷”,21%认为“教学形式死板”在音乐课堂纪律的调结果查中有17%认为好或很好,42%认为一般,41%认为不好或非常糟糕 (三)这是另一组调查数据:问卷中问及学生喜欢哪一类音乐时,有59.4%的学生选择“流行音乐”。

      问及影响喜爱音乐的因素时,有39.1%是“电视或收音机”,16.7%是“家庭”,只有23.2%的选择因素是“音乐教师或音乐课” 从以上报告可以看出: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已经威胁到了中小学音乐课程在中小学生当中的地位那么,如何做到在调动学生对教材中优秀作品的兴趣的同时,又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选择性吸收流行音乐呢?本人在教学实习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并对此作了相应的调查和研究 四、如何恰当地将流行音乐运用于中小学课堂 “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材的教学[12]教师要善于在每一堂课中将教材上所选的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比较学习比较从音乐表现的诸要素着手如:旋律、歌词、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等等,找出其异同,比较其优劣 (一)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唱歌曲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老师应根据教学中学生已掌握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选择学生能胜任歌曲来让学生演唱,尽可能将教材内容与流行歌曲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歌曲内容、曲式特点、节奏类型等方面寻找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让流行歌曲成为教材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比如:我在教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后简称《五环》)的时候,就让学生也演唱一些奥运题材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的音乐要么在节奏上跟《五环》 相似,要么在歌曲内容上有较大的联系。

      通过这些歌曲的演唱,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同时也对学习教材《五环》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要选择适合学生音域范围的歌曲让学生演唱小学高年级学生仍处于童声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音域范围还不宽,教师在选择歌曲让学生演唱时,要先了解歌曲中最高音与最低音的位置,如果孩子不能胜任,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移调比如:周华健演唱的《朋友》,从歌词内容到旋律都适合学生演唱,原唱G大调,最低音到大字组E音,显然学生不能胜任,如果提高八度,最高音到小字一组g1,学生演唱也将有难度,这时,如果移调到D大调,最低音到大字组B音,最高音到小字一组d1,音域范围就很合适学生演唱了 另外,在演唱中,我们还可以采取演唱与跟唱相结合的方法,从歌曲中挑选出学生易于接受的乐段让学生演唱(比如音乐的高潮部分),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 2.欣赏流行音乐时应注意的问题 (1)找准侧重点,不盲目引用 在欣赏流行音乐时,教师首先对要欣赏的音乐有准确、清晰的了解,找准欣赏的侧重点:或欣赏歌词,或欣赏曲调,或整体感知,或重点聆听某段旋律;总之,要做到取舍得当,突出重点,以达到欣赏的目的比如一位老师在欣赏莫扎特《四十交响曲》的时候,采取了通曲欣赏的方式,一节课下来,音乐只听了一遍多。

      听课的学生要么觉得枯燥无味不想听,要么觉得听了一遍什么都没听懂,教学效果很不好而我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就采用了多聆听,着重听音乐的主题部分的方法:先给学生听S.H.E的《不想长大》,再听《浪漫满屋》的插曲《Never say goodbye》,让学生找音乐中相同的部分,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来了——前一首音乐的高潮跟后面音乐的开头部分,在旋律上基本上是相同的这部分音乐刚好就是莫扎特《四十交响曲》的主题旋律,在做了这样的选择跟处理之后,学生在对原曲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上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 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比如:在欣赏韩红演唱的歌曲的同时,让学生也了解歌手韩红创作的才华,善良的心灵,敏锐的创作视角,从而对这位实力派歌手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她身上的执着与努力 3.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问题 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内容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