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 笔记.doc
5页明清文学明代小说创作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元末明初,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达到了新的高峰 一、长篇章回小说(一)章回小说的产生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以回目提示每章的主要内容,历代兴亡和战争故事是它的主要题材元末明初出现第一批章回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根据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故事,经说话和戏曲艺人不断补充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中叶后,章回小说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等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一定的联系,只是在体裁上保留着“讲史”的痕迹如“话说”、“看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艺术的特征回目多为对偶整齐的双句,如《三国演义》开篇 桃园共契顿教龙虎会风云 萍水相亲为恨豺狼当道路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历史与道德的冲突 明君贤相的理想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太原,生活年代约在元末明初 1、主要内容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它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是一部生动的三国历史画卷 2、思想倾向1)小说主题有明显“尊刘贬曹”倾向,皇权神圣的意识 “正”与“邪”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取向2)善于通过错综复杂情节表现矛盾斗争,尤善描写战争 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使大小战役各具特色3)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重大的进步 以前的通俗小说,都是以写故事为主,对人物的性格很少注意《三国》在叙述历史故事的同时,已经注意到描绘人物,注意到人物个性的差异,这种意识对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成功的人物塑造: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有一种“类型化”倾向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暴烈、诸葛亮的谋略高超和鞠躬尽瘁他们单纯鲜明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失之于单一,流于“脸谱化”,没有充分展现复杂的人性 成功塑造了刘备和曹操等流传千古的艺术形象,但客观来看反面角色(曹)比正面角色(刘)的塑造更为成功。
英雄传奇《水浒传》: 社会理想和现实伦理的冲突 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但《水浒传》中的故事与人物,梁山泊108将基本上都出于艺术虚构,不象《三国》中人物和事件在历史上基本都是存在的宋元话本、杂剧中“水浒”英雄故事广泛流传,元明之际施耐庵、罗贯中整理成书 1、《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忠”、“义”不能两全1)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它着重揭露了北宋末年政治的黑暗,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2)生动地描绘了起义进程,歌颂了起义英雄形象;写出了起义的悲剧结局,揭示出起义失败的内因2、《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叙事之美(1)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如武松的勇武豪爽,鲁智深嫉恶如仇、暴烈如火,李逵天真鲁莽,林冲刚烈正直所以金圣叹说《水浒》是:“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2)展现了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文不厌曲,继承民间“说话”传统,十分重视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如“景阳冈打虎”、“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都非常生动3)表现了生动活泼的语言技巧:传神写照、生动明快《水浒》堪称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用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描绘情节,显得极其生动活泼4)建构了“板块”串联的结构结构富有特色既有一个完整的长篇框架,又保存了若干具有独立意味的单元,一种“板块”串联的结构 神魔小说《西游记》索解生命的历程 (自由人性与社会秩序的冲突) 故事源于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取经的史实后来,取经故事广泛流传,其虚构成分也日渐增多明中叶,文人吴承恩最后完成了百回本的长篇神话英雄传奇小说 1、《西游记》的主题思想《西游记》是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小说,后人容易对它作出多种解释几种说法:A 《西游记》反映了人民的反抗性和斗争性B 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制约的矛盾C 人必须历经千难万险才能最终获得完善和幸福 2、《西游记》的艺术特色(1)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描绘出鲜明生动的神话世界、神话人物、神话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2)结构完整,由众多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构成一部完整的巨著3)语言幽默诙谐,灵动流利,善于描写各种奇幻的场景 世情小说《红楼梦》:来自文化深处的挽歌 曹雪芹,名霑原作定稿八十回,后四十回高鹗续写,使小说成结构完整、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 一)思想内容:描写了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爱情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兴衰史,对当时种种黑暗和罪恶、矛盾和冲突作了广泛反映同时还通过对具有新思想的人物的肯定,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从而赋予这部小说深刻的意义二)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表现在:1、高超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作者把自己所观察、体验到的丰富社会生活加以高度加工、提炼,具有高度的写实性2、宏大精致的结构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和贾府由盛转衰为线索,把众多人物和事件组织在一起,构成纵横交错的艺术结构3、鲜明典型的人物塑造塑造出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形象其中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刘姥姥等已成了不朽的典型4、深入细腻的内心描写我国古典小说向来不太重视人物内心描写,但《红楼》有许多地方描写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5、成熟优美、准确传神的语言绘声绘色,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P138 《红楼梦•抄检大观园》一)内容述评: 由傻大姐“误拾取绣春囊”这一偶然事件,引发出“抄检大观园,看似偶然实则是贾府诸多矛盾发展必然结果。
在朝”与“在野”的矛盾;封建家长与家族叛逆者之间的矛盾;“主子”与“奴仆”(女奴)的矛盾,三重矛盾斗争交织,推动故事发展二)艺术特点:1)中心突出,有条不紊,显示了作者处理复杂事件的高超叙事技巧(以大观园方位为经,以抄检时间为纬)2)随事件展开场面描绘,塑造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 超越现实的诗性幻想 蒲松龄受尽科举之苦,六十多岁还是一个秀才《聊斋》的思想内容:1)反封建礼教精神:爱情的主题通过花妖狐鬼和人相爱,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爱情、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婴宁》、《聂小倩》等2) 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如《贾奉雉》、《司文郎》等3)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如《席方平》、《促织》等 短篇小说集《聊斋》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1)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想象丰富奇特2) 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曲折离奇, 引人入胜P131 “大 冤 未 伸,寸 心 不 死” -----《聊斋志异•席方平》 深刻的思想内容,离奇的故事情节 作者驰骋想象之笔,把人、鬼、神结合,借写幽冥世界影射黑暗的阳世,全面剖析封建社会整个官僚机构的丑恶本质,主人公四次告状经历跌宕起伏。
成功的人物塑造: 四次告状,生死不屈,万劫不移1) 个性十足的人物语言(冥王和席方平的对话)2)生动的细节描写阴司中小鬼同情席“大孝无辜”,而“锯令稍偏” 明代戏剧《牡丹亭》:“为情作使”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最能表现汤显祖文学思想和艺术才能的剧作,与《西厢记》同是著名爱情剧《牡丹亭》问世之初就“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杰作 该剧是一部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震撼人心的杰作,体现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幸福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杜丽娘是剧作中塑造得最为光辉的一个形象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 艺术特点: 一部浪漫抒情的诗剧,作者用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一个至情至性的美好世界造成这种特点的因素主要有:1)浪漫的幻想场景如“梦中幽会”“梦而死”、“死而生”等2)大量的内心独白如杜丽娘的内心活动描写3)优美的文辞用写诗的手法写戏曲的唱词,诗意浓郁 P185 《牡丹亭游园》: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拟话本 拟话本是明代短篇小说主要形式话本是一种民间艺术明代文人对话本编辑加工,进而模仿话本写作,出现了主要供案头阅读模拟的话本,常称为拟话本著名的拟话本有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代表了拟话本的成就,在当时的文坛,并对后来文学都有不小的影响P190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人情之美”的极致赞颂▲无关功利的共同爱好上建立的真挚友谊 高山流水的知音,情感沟通产生的生命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