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26074669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题西林壁》古诗教学教学目标:1学会一个“缘”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懂得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诵读课前,我们先来温习所学过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你们发现刚才的诗句里都有一个什么字啊?生:山师:是呀,我国名山众多,数不胜数,其中江西的庐山便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来,让我们去欣赏下它的风貌吧3(PPT庐山风光),让学生说说自己看的感受师小结:这是你们看山的感受4 900多年前,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到庐山一游,他又有哪些看山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5师:诗题是什么意思?指生说相机解释诗题,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题,指名读-齐读二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1苏轼游庐山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自由读,同座位互读 3指名读,相机评价学生的读音“岭、会认字缘” 4再指名读,评价诗的节奏、韵味 5师范读,让生认真听、用心想,看看从中感受到什么? 6这是同学们初读古诗的感受,再次走进古诗,读懂它的内容请同学们借助书上的注释在小组里交流理解古诗的意思 5指生汇报疏通诗意:庐山层峦叠嶂,变化多端,横看时,是一座雄浑的山岭,侧看时,就成了险峻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有不同的形态,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苏轼是按什么顺序欣赏庐山的?(方位顺序) 2他变换了哪些方位?横、侧、远、近、高、低出示(PPT点红词语) 3从不同的方位,他都看见了什么?谁来读读第一句 4指名读,相机评价:听出来了,不同的角度,景色截然不同你的各不同读得好,读出了苏轼眼中变化多端的庐山 5何为岭?何为峰?指生说 6播放(PPT岭和峰)漫游庐山,横看是一座雄浑的山岭,侧看却成了险峻的山峰师生合作读第一行 7让生想象从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看到了什么?师:每个角度都能看到不同的面目。

      相机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 7远远地看、走近些看、站在高处俯视、从低处仰望,指生说,配合(PPT远近高低的景色)一座山,形态各异,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8这庐山给苏轼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生说,相机朗读、评价 9苏轼看到了庐山这么多不同的风貌,为什么还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指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10 回顾整首古诗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古诗中有哪些收获感悟?引导学生理解从多角度去全面地看待事物,看待人生 11苏轼不愧是才子,他的题西林壁,是在看庐山、看人生,这样的诗篇,值得我们一辈子去感悟铭记,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漫游庐山、领悟思索吧!试着背背古诗 12指生背诗,配乐 13全班齐背四课外拓展:苏轼的前几首描写庐山的诗五总结:古诗给予我们语言的魅力、赋予我们思想的力量,让我们将这一件件瑰宝珍藏于我们的记忆宝库,让我们与诗同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