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山县长寿之谜解读.doc
8页马山县长寿之谜解读 马山县是一个隐在秘境中的长寿之乡,多年来如同雾中花、水中月使人依稀可见又难窥其真面目 近年来,骆越故地广西的长寿现象特别是都阳山——大明山——镇龙山——大瑶山——驾桥岭长寿养生旅游黄金带的发现引起了许多学者对马山县长寿现象的关注一些学者深入到马山县永州镇定乐江流域考察,发现这仅有五六万人口的小流域竟然有20多位百岁老人,不由得惊叹:这是一个被世界遗忘了的长寿之乡! 2013年5月至6月底,马山县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全县11个乡镇、69个行政村(社区)、80多个自然屯(队),实地调查了解80岁以上老人特别是100岁以上寿星养老及生活状况,基本掌握了全县长寿老人的现状全县总人口55.25万人,经调查统计,截至6月30日止,全县80-89岁老人为13091人,占总人口2.37%;90—99岁老人1276人,占总人口2.30/‰;,100岁及以上寿星有76人,占总人口数的13.76/10万,超过了联合国世界长寿之乡每10万人口有百岁老人7.5人的标准 马山县是世界长寿之乡终于有了科学的数字化的认定,骆越故地长寿养生的神奇又一次得到了证明 神秘的广西长寿黄金带 全国人口普查数字显示,全国百岁老人密度最大的省区是广西,其次是海南,再次为广东,而这三个省区在历史上都是骆越故地。
为什么骆越故地长寿现象为全国之冠?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对骆越故地的山水脉象和人文遗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思考! 近年来骆越文化和壮医药文化研究专家对骆越故地的长寿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长寿现象在以都阳山—大明山—镇龙山—大瑶山—驾桥岭这一条弧状山脉两侧地带是一个比较集中的地带目前,广西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的县市有巴马县、永福县、东兴市、昭平县、岑溪市、金秀瑶族自治县、上林县、凌云县、容县、扶绥县、东兰县、蒙山县、凤山县、马山县、阳朔县共16个县市,其中有十个县就在这一地带上,加上被遗漏的世界长寿之乡武鸣县、大化县和都安县,这一地带的长寿之乡数目达到13个,堪称广西长寿养生黄金带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两个最长寿的老人都在这一地带上一个是晋朝葛洪在他的养生名著《抱朴子》中记载的158岁老人廖扶: “廖扶,汉初始安县(现广西永福县)人,家有丹砂井,寿一百五十八岁一个是清朝嘉庆皇帝褒奖的清代永定土司(今宜州福龙乡)境内的142岁的老人蓝祥,嘉庆赠诗称赞他“星弧昭瑞应交南,陆地神仙纪姓蓝交南”指的就是古骆越地,蓝祥最后活到144岁 都阳山—大明山—镇龙山—大瑶山—驾桥岭这一条弧状山脉是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抗日战争期间到广西生活和工作时发现的,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共同挤压形成的弧状山脉,李四光把世界上类似这一地质条件而形成的山脉命名为广西弧,广西弧于是成为地质学上的一个重要名词。
长寿养生黄金带之所以成为长寿之乡,和这一地带的天、地脉象和人文历史三大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这一地带是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带,历来被史家称为夏至日照无影的阳中至阳之地特殊的地质构造使这一带富含石英或水晶的矿藏晶体硅的压电效应使流经的地下泉水变成了小分子微碱性泉水长寿现象与这一带富含小分子微碱性泉水有很大的关系这里长寿老人集中出现的长寿之乡多是地下小分子微碱性泉水的富集区,而出现小分子微碱性泉水的地带又是古骆越人的发祥地和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骆越养生文化传统这一特殊的自然与人文条件古壮医学称之为天、地、人三气同步,是最佳的养生之地这正是都阳山—大明山—镇龙山—大瑶山—驾桥岭这一条广西弧两侧地带多长寿之乡的奥秘所在 中国玄河天下奇 马山县正位于这条神秘的广西弧与红水河的西侧交汇处 在这里,气势不凡的西北“来龙”都阳山脉隐入地下,一泻千里的红水河于是顺利地击穿大化峡谷和白龙滩峡谷浩浩东去都阳山脉在地下潜行不久又在马山县的东南面隆起,变成了“去脉”磅礴的大明山脉在马山大地,大山潜行,大江健行山汇灵,水聚秀独特的地理地质条件孕育出马山县丰富的石英和水晶矿脉和复杂的地下水系水晶矿藏主要集中于永州、周鹿、白山、古零等乡镇,特别是永州镇定乐江流域是马山县最大的水晶矿区。
马山全县有地下河11条,地下出水点200多个石英矿和水晶矿多变的地磁作用和地下水的复杂运动使马山县成为山水脉象的灵异之地 流经县城的姑娘江水系,发源于大明山旁的白山镇可是村的鸟泉洞,流域范围有6条地下河,20多个天窗,地下水系发达姑娘江在勉圩村流入地下,最后注入红水河,全长25公里这种明暗组合阴阳交替的水系被一些养生旅游专家称为玄河正是这种神秘的玄河创造出了人间长寿的奇迹位于玄河地形的居民因交通阻塞,保留着古老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俗,与天之阴阳和地之阴阳达到了天地人三气同步的最和谐状态我国古老的医药“圣经”《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事实确实如此,姑娘江流经的白山、百龙滩两个镇的壮瑶同胞,生活有序,民风古朴,因而长寿老人众多,流域内90至99岁的长寿老人达241人,还有百岁以上寿星17人,是全县百岁老人最多的流域之一 玄河效应在永州镇所在的定乐江流域更是令人叫绝 定乐江发源于永州与平果县交界的岩杠岭,流入红水河,全长67公里定乐江流域位于土岭丘陵地形向石灰岩溶地形的过渡地带,地下水系非常发达,被称为喀斯特水乡和千泉之乡。
定乐江玄河特征更为典型,主干流前后穿透十多座石灰岩山体,形成了十多段明河和十多段暗河,绵延30多公里,是全国最长的可游览暗河定乐江主要的明河和暗河各有九段,形成了九阴九阳相互交替的玄河奇观,被广西著名旅游专家、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赖富强称为“中国玄河”,并赋诗赞曰: 入地穿山造绝景, 弃暗投明为天惊 九阴九阳出神话, 但见玄河天下灵 据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和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医药养生专家调查,到2013年6月底,永州镇健在的百岁以上老人为18名,密度为每万人口3.4人或每十万人口34人,超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每十万人口有7.5个百岁以上老人的世界长寿之乡的标准也超过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县每十万人口有百岁老人31.5人的纪录 定乐江流域的人群之所以长寿,专家们认为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水质优良永州镇的水系是独立的定乐江小流域水系,无工业污染地下多水晶矿和石英矿,储量居马山全县之冠地下水流经这些含硅矿石就产生了压电效应,变成小分子、微碱性、偏硅酸含量高的优质水 (二)空气负氧离子高定乐江水系穿越众多的溶洞,形成明暗河相交替的特殊地理环境,地磁场因此发生强烈变化,空气负氧离子增高,成为稀有的长寿元素。
(三)优质农产品丰富因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永州镇优质农产品丰富,其中以永州大米、永州豆腐、永州米粉、永州米酒、永州鱼片、永州土鸭等最为著名,是优良的养生食品 (四)骆越养生文化遗产丰富永州镇被称为骆越世外桃源和骆越鸟田之乡,境内有骆越古城、古道、古庙等众多古遗址骆越养生民俗浓郁民众多为骆越后裔民族,崇尚古骆越的生食养生、酸食养生、祭祀养生、歌乐养生、医药养生等习俗,是典型的骆越养生文化之乡 这四个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定乐江水系穿越众多的溶洞,形成明暗河相交替的特殊地理环境,永州镇定乐江水系穿越众多的溶洞,主要有九段明河和九段暗河,符合阴阳和谐的术数穿过“九阴九阳”的地理环境后,河水和空气都达到了最佳的养生状态,这就是永州人群长寿的奥秘所在 事实也是如此,永州镇长寿老人的分布有着沿定乐江分布的特点生活在暗河之上游的永州镇三村村下山屯的老人韦秀连今年为100岁,而生活在三阴三阳暗河后的永州镇青山村六峨屯的老人黄玉英今年是108岁,而生活在七阴七阳暗河后的永州镇大旺村百新屯的老人黄荣侦今年是112岁,生活在九阴九阳暗河之后的大旺村板新屯的老人黄氏今年是118岁,是广西最长寿的女寿星之一。
骆越桃源存文脉 许多学者对马山县的长寿现象进行过历史座标的定位,称之为被现代生活遗忘了的骆越世外桃源 马山县位于广西著名的都阳山——大明山——镇龙山——大瑶山——驾桥岭弧形山脉的西端,处于红水河和郁江两大流域之间,这一地带是人类从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停留和生息地带,世界最新的人类分子学研究成果证明,骆越民族在这一区域形成并向北向东南发展,形成百越民族,百越民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融入了华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广西的人类分子学专家的研究也表明,红水河土语区的人种带有壮族最古老的基因,红水河土语区是壮族先民最古老的生活核心区 在马山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也为这些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004年4月,为配合乐滩水电站工程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对马山县金钗乡百蓝岭、尚来岭、六卓岭这三个古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战国、汉代、宋至明清共5个时期的文化遗迹和大量遗物文化遗物有石器、陶器、铜器、玉器等种类,以石器的数量为最多遗迹包括石器制作场、墓葬、灰坑、柱洞等,这些遗址的发掘,使广西首次在一处遗址中发掘到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代基本衔接的不同时期的遗迹和墓葬,这说明马山县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一直是壮族及其先民骆越人的定居地。
在一般人的眼里,马山县在远古时代是一个蛮荒之地,但是考古文物却证明马山县是古骆越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中心,是两大古道牂牁古道和骆越古道的交汇区 牂牁古道是骆越时代从古夜郞国沿红水河经骆越通往古番禺的著名古道,马山县白龙滩和金钗是这条古水道上的重镇金钗镇独秀村尚朗岭和六卓岭古遗址发现了许多古道文物这两个遗址2004年4月16日发掘,出土数百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陶器,其中双耳陶器和靴形石斧在广西颇为罕见双耳陶罐及靴形石斧是云南新石器时代的典型器皿,与广西本土陶器和石器有明显差异而这些器物在金钗镇出现,足以说明三、四千年前这里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骆越重镇 骆越古道是从骆越古都武鸣县马头小陆经马山县上龙、乔利、林圩、周鹿、妙圩、五埂、永州到平果旧城往田东、云南的古道,这条古道在马山境内每一个重要的聚落都有骆越地名遗存如下旺(壮语是女王的意思)、周鹿(也即召骆,是古壮语骆越王的意思)、造加(古壮语是老大王的意思)而且许多地方还遗存古城寨、古石板道,特别令人感到神秘的是古道的许多坳口石刻上都遗留有无人知晓的文字,历代都传说这是古代人藏宝的记忆文字 广西大明山是骆越人的祖山,马山县正好在处于环大明山地区的西部,姑娘江的源头名叫“可是”,古骆越语的意思就是祖宗的根所在地。
事实上很多文化现象都支持马山是骆越先民向西和向西北迁徙的出发地的观点广西环江和贵州三水的水族古歌记载,水族祖居地在古邕州的岜虽山下,因战乱离开祖居地,越过红水河,沿着龙江迁到黔桂边界地带水族的自称“艾水”,就是“祖山人”的意思,水族的文字叫“泐虽”,意思就是祖山人的字笔者曾根据这一线索到马山县红水河一带和都安县调查,发现马山县金钗镇有水族的遗民,都安还遗留有一个600多人的水族村寨,沿着传说的水族迁移的路线调查,发现龙江一线都有水族的后裔遗留,水族从马山县大明山脚下迁往黔桂边界地带的痕迹清晰可见 值得探究的是马山县大明山脚下的古零镇还有6个麽佬族的村寨,有的村子上个世纪末还是标准的世外桃源,需要撑竹排溯河源而走,穿过一段暗河才能到达从民族基因和语言文化基因分析,这一麽佬族群都是原住民族,可是他们却远赴罗城县去认亲,认为自己是从罗城迁到祖山脚下的看来这里面深藏着许多历史之谜和神秘的故事 马山县解放前还生活着一个自称“布金”的族群,保留着与壮语有别的古音和词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