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4编号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ppt
99页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1.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此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规 2.旧的统一已被推翻和新的统一尚未来到之间, 出现了一个军阀割据时期中国近现代史,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袁世凯复辟帝制,中国近现代史,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中国近现代史,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黎元洪 总 统,冯国璋 副总统,段祺瑞 内阁总理,中国近现代史,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军阀是一种封建势力,但又有着异常的特点 1.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武装、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 2.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没有武军队和地盘的军阀因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中国近现代史,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一)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袁世凯及其后的北洋军阀是封建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受极大破坏。
中国近现代史,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二)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孙中山目击身受,他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特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中国近现代史,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二)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中国近现代史,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兴起标志:,指导思想:,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活动基地:,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新青年,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近现代史,(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敬告青年,陈独秀开始时把自己办的杂志定名为青年,可以看出他将改造社会的职责寄予青年身上中国近现代史,(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近现代史,(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中国近现代史,(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中国近现代史,(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DEMOCRACY民主 SCIENCE 科学,中国近现代史,(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EMOCRACY民主 SCIENCE 科学,鲁迅,“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人们各有其独立自主之权,而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西洋所谓法治国者,其最大精神,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无尊卑贵贱之殊。
“人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因其理性特点和对自我的认识而区别于自然界正因为发扬了理性自主的特点,古猿才得以进化为人 鲁迅,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第一首白话诗 朋友后改为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中国近现代史,(三)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民主”与“科学”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处在一种不相容的境地孔学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新文化运动提倡者提出的“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的目标不相适应中国近现代史,(三)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场前所未有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弱点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产生了怀疑了呢? 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 3.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李大钊: “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梁启超一战后到欧洲考察后指出: “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是生是好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既然西方人对自己都怀疑了,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还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呢?,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师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
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路 毛泽东,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李大钊: 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 “世界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以渡世危对西方的怀疑只是说明了转向的必然性,为什么转向东方、转向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李大钊: 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 “世界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以渡世危对西方的怀疑只是说明了转向的必然性,为什么转向东方、转向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1917年,陈独秀主张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1919年12月,新青年发表新青年宣言,指出:“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
中国近现代史,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中国近现代史,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1949),中国近现代史,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先进分子转向的呢,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和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向往社会主义 3.十月革命给与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五四运动前,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李大钊,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条件:留学日本,使李大钊初步打下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推动:非常关注,潜心研究和热情宣传十月革命 实践:李大钊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个案分析:,“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同时,又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 从内部来看,封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从外部来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鲸吞蚕食,使救亡图存成为中国振兴、自强的先决条件中国的先进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具有特定 国际环境的双向作用: 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的怀疑、抛弃;二是更直接作用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实践成果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回顾五四运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发言,北京的游行学生,,,,,,,,愤怒的学生向赵家楼奔去,被大火烧毁的赵家楼,6月3日,斗争中心转至上海,斗争的主力是工人阶级五四运动的前期,斗争主力是青年学生工人罢工游行图,中国代表拘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心:北京上海 主力:学生工人 斗争方式:集会、游行罢工、罢课、罢市,,,,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对“彻底性”的理解: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
毛泽东指出:“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毛泽东说: “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近现代史,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第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