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上期联考复习提纲.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50246446
  • 上传时间:2023-07-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传衍来的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拉马克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 ---- 选择的基础 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2.生存斗争 ---- 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 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3.遗传变异 ---- 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 ---- 选择的结果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种群特点: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2、基因库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两者联系:(1)种群众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例题1.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 补充:伴X遗传的基因频率Xb/XB+Xb=(2XbXb+XBXb+XbY)/(2XX+XY)和非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不同点就在于Y染色体上无B的等位基因,女性含有2个X,男性只含有一个X。

      所以XB+Xb=X染色体的数目=2XX+XY例题:2.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 )A.13.2% B.5% C.14% D.9.3%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的变异: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物种的概念1、物种的概念 地理隔离 量变 一般形成亚种2、隔离 生殖隔离 质变 形成物种 注: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二)、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种群物种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能够在自然状况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范围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判断标准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联系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种。

      地理隔离 阻断基因交流 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 差异加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 1、概念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2、含义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多样性1、生物多样化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1)关键点:真核生物出现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寒武纪大爆发:形成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对植物的进化产生影响;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登陆改变着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条件2)进化顺序简单 复杂 水生 陆生 低等 高等 异样 自养 厌氧 需氧 无性 有性 单细胞 多细胞 细胞内消化 细胞外消化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必修3《内环境和稳态》会考必背知识点第一章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养料O2外界环境 ======= 血浆 ======= 组织液 ====== 细胞内液废物CO2 淋巴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三、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树突突体 神经纤维轴突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分析综合作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①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细胞体的膜 树突的膜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司令部,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四、激素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3、血糖平衡的调节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肝糖元的分解 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 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 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 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③胰岛素与胰 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4、激素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的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级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a、特点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五、免疫调节1、基础:免疫系统2、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T细胞)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