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构悦文化课程体系朝师附小.doc
15页建构“悦文化”课程 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朝师附小课程建设方案一、学校概况朝师附小全名为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拥有和平街、太阳星城和望京三个校区,60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160名教师学校于1958年建校,坐落在北京市最早的示范小区和平街,周边有中央乐团、东方歌舞团、煤矿文工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学生家长素质高,要求高,对学校的期望值高,从而使得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改革,不断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家长的需求,在改革过程中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年前,以前任校长、特级教师王秀云为代表进行了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深、新、活、实”的语文教学特色和“长文短教、短文精讲”的教学方法第二阶段:1992年至2001年,学校分别以“乐学会学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抓落实,全面育人求发展”“创设育人佳境,体现学生自主,实现五育和谐,落实素质教育”为主题,促进学校各学科的均衡建设,强调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第三个阶段:2001至2011年,学校从语文课上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到整体的阅读改革,在无压力阅读理念的引领下,建设了阅读环境、举办了阅读节、创建了童话梦工场活动空间、形成班级读书会的新的课型、开展了直面名人名家的活动,阅读改革促进课堂向课外的延伸,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学校发展改革过程中,我们带领学生走进知识,提升能力,尤其是在阅读推广过程中,感受到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读了多少文章,学习了多少方法,而是在阅读中享受了一种乐趣,提升了精神情趣,这正是学生成长需要的一种结果,也是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乐观豁达、积极有为的人生观,学校不断梳理、总结、思考,提出了学校教育的方向——“悦文化”二、学校办学理念与目标 (一)办学理念:进入21世纪,学校办学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更加注重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现实基础因此学校确定了“为人生打下快乐底色”的办学理念具体体现在:悦己——自知与自爱、自尊与自强、自信与乐观悦人——包容与尊重、感恩与关爱、仁慈与欣赏悦事——乐于担当悦理——遵守道德规范,追求人生理想,不断自我超越二)办学目标:朝师附小在办学中把“教育改革的典范,优秀人才的摇篮”作为办学定位以“创办质量高位、特色显著、具有市级影响力的学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质量高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环境体现育人功能,具备功能和设施齐备的各类专业教室第二,教师队伍敬业爱岗,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占到50%以上第三,学生具备发展的潜力,人人爱阅读,人人学爱艺术,人人爱运动。
知识扎实、见识广博,兴趣广泛特色显著:学校“悦文化”特色影响广泛第一是对学校内部的各项工作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第二是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形成发展品牌朝师附小的培养目标是“心悦少年”,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知识扎实、见识广博、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现代小学生”(三)办学方略:学校的办学方略是“文化引领方向,改革推动发展、特色提升品质”文化引领方向: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注重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通过办学特色的凸显,办学理念的认同,培养目标的认可,形成相应的教师文化标准、学生文化标准、家长文化标准,实现方向的一致性和自觉性改革推动发展:学校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不断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原有的发展经验也可以看出,只有改革才能推动发展因此,学校始终创造和抓住各项改革的契机,推动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特色提升品质:办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升品质,而特色是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过程,因此,提倡学校特色,教师特色、教育教学特色就必然引领教职员工朝着现代化、精细化发展三、课程结构与特色 (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促使学生打牢基础,发展兴趣,凸现个性,全面培养学生。
围绕培养学生“表达交往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学校建构了“悦文化”课程体系,构成悦心人文、悦思潜能、悦奇创新、悦美体艺四大类课程,形成基础必修课程、个性发展课程两个层次2、基本原则: (1)“悦文化”课程的独特性原则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力求呈现课程的独特性在整体设计中以“悦文化”为主线,形成基础必修课程、个性发展课程的整体框架,体现了附小独特的课程建设2)面向学生的选择性原则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学校的课程设置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学生既能完成小学阶段必须的学习任务,同时又能进行个性的选择,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课程建设的前瞻性原则 学校的课程设计突出了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将国际理解教育及现代信息应用等内容增加到学生选择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形成相应的能力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及特点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学校遵循“围绕特色,系统设计,促进发展,凸现个性”的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形成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朝师附小课程框架突出学生能力的提升及个性的培养2、三角形结构图反映了学生基础与发展的之间的关系,结构中将学生发展的课程分为四个领域基础必修课程、个性发展课程都体现了这四大类的内容。
3、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首先完成的是基础必修课程其次根据个性发展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内容选择,最终凸显学生的不同的发展愿望、发展要求,实现在某个领域的发展课程结构示意图 悦身体健康 心理健全知识扎实 见识广博善于学习 勇于创新 个性发展课程 基础必修课程 悦心人文课程 悦思潜能课程 悦奇创新课程 悦美体艺课程悦文化课程框架为人生打下快乐底色基础必修课程个性发展课程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悦享课程悦情活动悦奇创新课程悦美体艺课程悦心人文课程悦思潜能课程直面名人名家走进高雅殿堂感受异国文化学校的课程构建有以下特点:1、课程体现了学校“悦文化”特色学校 “悦文化”体现的是学生在悦己、悦人、悦事、悦理等方面的成长学校将必修与校本选修按“悦文化”思路整合围绕“悦文化”,形成悦心人文课程、悦思潜能课程、悦奇创新课程、悦美艺体课程2、课程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学生的发展是个性的发展,朝师附小的学生应当表现为乐观豁达、学识扎实、见识广博在课程的设计上,突出了学生阅读、艺术教育、国际交往的相关内容,体现朝师附小学生的特性。
三)课程设置及安排 1、基础必修课类型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名称课时安排名称课时安排悦心人文课程语文国家课时阅读实践课每月2课时外语国家课时拓展阅读课每单元渗透劳动国家课时社区课堂每学期6课时品德与生活国家课时品德与社会国家课时信息技术国家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国家课时悦思潜能课程数学国家课时思维训练课每课时渗透悦奇创新课程科学国家课时实验探究课每月2课时悦美体艺课程体育国家课时体育活动课每天一小时音乐国家课时器乐欣赏课每学期4课时美术国家课时创意手工课每学期4课时2、个性发展课程个性发展课程通过两个途径,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31门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一方面通过学校开展的悦情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类型课程名称开设年级授课人员悦奇创新课程机器人高年级吴艳军电脑动画中年级何月航模车模中年级崔海娇单片机高年级刘建安无线电测向高年级武凤其小小园艺家低年级杨立新悦美体艺课程有趣的版画中年级王平创意折纸低年级陈志军书法全校贾赛非陶艺全校崔晓旭健美操学校刘瑞形体低年级于阔校园剧低年级梁赛管乐中高年级刘梅冰歌舞剧中年级肖婷婷合唱全校张亚昆轮滑全校齐兵武术全校腾腾篮球全校赵小红足球全校王远传统体育游戏低年级崔长友京剧全校家长悦心人文课程小小诗社中高年级王鲁艺北京教室中高年级董京艳缤纷的节日低年级路璐感受异国文化中高年级蒋丽故事会低年级家长英语儿童剧全校王丹成长导航全校郑鹏悦思潜能课程数学游戏低年级赵枝青数独中高年级孙月福头脑创新思维中高年级周蕾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建设原则1、基础必修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落实必修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共同的基础,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全面完成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基础性国家课程的内容上不够充实,实践活动不够丰富的问题,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学校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充分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实施,采取以下模式:采用课程创新模式——在现有的国家课程框架内进行创造性地开发相关课程内容或课程单元语文课程,开设《阅读实践》课程主要是对教材文本进行二度开发,根据教材单元的主题、文本的主题挖掘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推荐课外大量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延伸型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音乐课程,结合学校金帆管乐团的特色,开设《器乐欣赏》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艺术欣赏的能力、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采用课程调适模式——主要是针对教材层面的校本化实施,即在国家课程的教材在实施过程中由教师进行校本化处理,使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更具有适应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数学课程上,为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思维训练和实践活动两部分思维训练主要围绕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实践活动重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课程上,针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目标,以生为本,以本为本,拓展英语阅读内容。
通过阅读,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接受知识、信息的准确度,从而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英语课程采用课程整合模式——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在保留原来学科的独立性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结合学校的志愿精神教育,开设《社区课堂》,把学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涉及到生活、社会和自然实际的问题,升华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实施志愿精神的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的目的真正落到实处2、个性发展课程,突出学校“悦文化”的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发展课程是以学校的“为人生打下快乐底色”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心悦少年”为目标,在基础性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建设从内容上,更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更具有灵活性、综合性、挑战性从形式上,更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实践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有所长,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选择上,依据学生兴趣自主选课,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