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解放百万大横渡长江.doc
4页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八教学形式新授课教 师王咏梅单 位泗县长沟中学课题名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情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的内容、特点和结构2.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3.学习本文语言的简明准确精练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弄清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战争主题3.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解说新闻发生的背景可以由学生上来放映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可以由学生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1、背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反动派退守江南,企图以长江作为防线阻止我军的大军南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于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了22年的南京。
2、介绍作者毛泽东,历史地位、成就,激发学生对中国革命的了解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荻港(dí) 溃退(kuì)锐不可当(dāng)歼灭(jiān)要塞(sài) 2.解释词语溃退:败退溃:溃败 歼灭:消灭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三.介绍新闻有关的知识1.新闻的概念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广播电视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本文就是后一种2.新闻的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3、新闻的结构新闻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里面,没有明显的标志1)新闻的标题有一定的特点:除了正题外,还可有引题(常用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或揭示事件意义)、副题(一般是事实的提要,对正题作补充说明),由于是多行标题,所以容量较大2)新闻的导语一般是紧接电头的一、二句话或是第一段文字导语要求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揭示主题。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实、线索清楚、层次分明4)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有时是注释性的材料;(5)结语则或是对消息内容作一小结,或是指出所报道事件的发展方向;有些新闻事件已表述完整,也不一定要加结尾4.新闻的表达方式新闻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比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当然在充分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可以作些画龙点睛式的精辟议论l 研讨问题1.找出本文的结构的特点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本文的标题,文章只有一段,开头的一、二句是本文的导语以下是本文的主体部分2.体会标题、导语与主体之间的关系3.文章如何体现新闻的迅速及时性的,请找出词语明确:电头以及文中出现的有关时间的词语,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至发电时止等4.开头括号里的内容即电头,能不能去掉?明确:这些内容是表明所报道材料的真实性的,能体现报道的及时性四.整体把握新闻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见标题) 2.再读课文,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作战兵力,战线,战况)新闻的五个要素(5W),WHEN\WHAT\WHERE\WHO\WHY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21日下午五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地点:长江1000余华里的战线,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路军: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西路军:九江、安庆段,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东路军: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事件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经过: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 结果:百万大军胜利渡江 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1)主体部分分三层:一层:叙述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二层:叙述西路军渡江作战情况三层:叙述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2)三个层次如何衔接的?按时间顺序渡江部队的顺序衔接内容上的衔接:如“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西路同日发起渡江作战”、“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上下文自然就衔接起来了3)作者在安排三路军进攻时有详有略,为什么?为什么不先说西路军?明确:因为中、西两路军所遇抵抗之敌均为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写东路较详,把中路和西路一起先写,东路后写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五.质疑与讨论:本文在叙述中插入了议论,请找出来并讨论议论在文中的作用这些议论指出,敌人的毫无斗志一方面是由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议论的目的在于把极少数国民党的顽固分子和广大官兵区分开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以瓦解敌军;再则,国民党拒绝签定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
这里重点强调的就是这点,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六.体会本课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1.题目“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百万” 是实数,还是虚数?“横渡”“百万”是实数,确切,体现报道的准确、真实、严密横渡”体现我军渡江的气势磅礴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括号中的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不可以,因为“不含”说明当时九江并没有解放,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可见语言的准确、严密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结构作业或预习1.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3.自己在报纸上找一篇新闻,划出新闻的结构和写出新闻的六要素,下节课交流4.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自我评价基本达到教学的目标,师生互动融洽,课堂氛围好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