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广东省河源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doc
14页2024届广东省河源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感到舒适的气温是37℃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8℃C.冬天洗澡时适宜的洗澡水温度约为40℃D.南昌夏季最高气温约55℃2.利用透镜可以制成不同功能的眼镜.在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利用透镜成功矫正远视眼的是A. B.C. D.3.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应用都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运输食物的车里放干冰,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物降温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C.皮肤上擦酒精后变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从皮肤吸热所致D.出汗时吹电风扇感觉凉爽,是由于电风扇吹出的风降低了室温4.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 5米/秒的速度向镜移动6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多少米?此时像的大小变化么?现在穿衣镜后放一块不透明木板如图所示,平面镜能不能成像?( )A.2m 变大 能B.2m 不变 不能C.4m 不变 不能D.4m 不变 能5.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6.2019年10月1日,小洋欣赏了建国70周年主题为《我的祖国》的专场音乐会。
其中关于音乐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男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的音调低B.小洋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C.当长笛演奏时,是长笛内的空气振动发声D.欣赏音乐期间,大家把调至静音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7.如图所示,下列图文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重新沸腾B.透过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C.从漏斗口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D.两图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8.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B.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C.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D.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是因为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9.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出的温度为A.36.5℃ B.39.5℃ C.42℃ D.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10.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A. B.C. D.11.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12.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
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二、填空题13.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14.如图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这种手电筒不用化学电池作为电源使用时只要将它来回摇晃,就能发光,并且来回摇晃得越快,手电筒发光越强这种手电筒所产生得电能是根据_____现象获得的,其能量转化是_____能转化成电能1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16.班上的男生说话比较低沉,女生则比较尖细,物理学中用_____描述声音的这一特征我们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能分辨出小提琴声和钢琴声,是因为_____不同三、实验题17.(8分)某同学在做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时(1)第一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②把该液体倒入量筒,测出它的体积V;③把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总请用上述测出的物理量写出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__,这样测出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一致”)。
2)第二次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他称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液体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中数据,帮助该同学把下列记录表格填写完整3)若要想一次尽可能准确地测出100g这种液体的体积,对于器材的量程和分度值而言,下列所给量筒最适当的是__A.50mL 5mL B.100mL 2mL C.250mL 5mL D.500mL 10mL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g烧杯和剩余油的质量ml/g量筒中油的质量m2/g量筒中油的体积V/m3油的密度ρ/g•cm﹣3112.5________18.(8分)小强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汉江石密度”的实验中:(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端调节;(2)小强在用天平测量汉江石质量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如图乙,他的操作错在_____;(3)改正错误后,他测量的汉江石质量、体积的数据分别如图丙、丁所示,则汉江石的密度ρ=_____kg/m319.(8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应向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g;(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丙;(4)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g/cm3;(5)若操作第(3)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__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6)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__________的杯子.(ρ水=1g/cm3)四、作图题20.(8分)如图所示,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线在界面的反射光线和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1.(8分)如图所示,图中已画出由烛焰上S点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其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折射光线,并标明发光点S的像点S的位置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五、计算题22.(10分)研究发现:司机接打,应急反应时间会变长,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打着的小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行人正从路边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小明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做减速运动,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行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为1.8m)(3)请为司机或行人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23.(12分)小明是一名跑步运动爱好者,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天都要坚持慢跑30min.如果他在一次测试中以平时慢跑的速度沿直线跑完30m,用时10s,求:(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他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题目详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人感到舒适的气温是23℃,故A不符合题意;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在0℃以上,故B不符合题意;C.洗澡水温度应略高于人的体温,约40℃,故C符合题意;D.南昌夏季最高气温在40℃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2、C【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题目详解】(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在以上四个图中,A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A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用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这样物体成的像正好在视网膜上,而A图戴上凹透镜后像仍然在视网膜前,故A不符合题意,D图佩戴凹透镜,这样物体成的像正好在视网膜上,D图是利用透镜成功矫正近视眼,而题目要求是利用透镜成功矫正远视眼,故D不符合题意.(2)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这样物体成的像正好在视网膜上,由图可知:而B图戴上凸透镜后像仍然在视网膜后面,C图戴上凸透镜后像正好在视网膜上,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D【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题目详解】A.在运输食物的车里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物降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皮肤上擦酒精后,会感到凉,这是由于酒精蒸发时,从皮肤吸收了热量的缘故,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D.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故C错误,符合题意4、D【题目详解】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为: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2m+2m=4m;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人向平面镜移动后像的大小也不变;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虚像,若在穿衣镜后放一块不透明木板,不影响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仍能成像5、D【题目详解】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是空气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