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8版高中数学 第1章 解三角形 1.2 第1课时 距离和高度问题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5.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0029995
  • 上传时间:2019-09-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课时 距离和高度问题1.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难点)2.能够用正、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求解与距离、高度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 实际测量中的有关名词、术语阅读教材P12~P13问题3,完成下列问题.实际测量中的有关名词、术语名称定义图示基线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铅垂平面与地面垂直的平面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坡角坡比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之比坡比:i=仰角在同一铅垂平面内,视线在水平线上方时,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在同一铅垂平面内,视线在水平线下方时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般来说,在测量过程中基线越长,测量精确度越低.(  )(2)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能够求其三条边.(  )(3)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无法求得.(  )(4)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之为坡角.(  )(5)坡面的水平宽度与坡面的铅直高度之比称为坡比.(  )(6)坡角的范围是[0,π].(  )【解析】 (1)×.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2)×.因为要解三角形,至少要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3)×.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借助余弦定理求得.(4)√.由坡角的定义可知.(5)×.因为坡比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与坡面的水平宽度的比.(6)×.坡角的范围是(0,π).【答案】 (1)× (2)× (3)× (4)√ (5)× (6)×[小组合作型]测量距离问题 要测量对岸A,B两点之间的距离,选取相距 km的C、D两点,并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求A,B之间的距离.【精彩点拨】 将题中距离、角度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再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自主解答】 如图所示,在△ACD中,∠ACD=120°,∠CAD=∠ADC=30°,∴AC=CD= km.在△BCD中,∠BCD=45°,∠BDC=75°,∠CBD=60°.∴BC==.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2+2-2×××cos 75°=3+2+-=5,∴AB=(km),∴A,B之间的距离为 km.三角形中与距离有关的问题的求解策略:(1)解决三角形中与距离有关的问题,若在一个三角形中,则直接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即可;若所求的线段在多个三角形中,要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三角形,再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2)解决三角形中与距离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转化为求三角形中的边,分析所解三角形中已知哪些元素,还需要求出哪些元素,灵活应用正、余弦定理来解决[再练一题]1.如图1­2­1,在河岸边有一点A,河对岸有一点B,要测量A,B两点的距离,先在岸边取基线AC,测得AC=120 m,∠BAC=45°,∠BCA=75°,求A,B两点间的距离. 【导学号:18082006】图1­2­1【解】 在△ABC中,AC=120,∠A=45°,∠C=75°,则∠B=180°-(∠A+∠C)=60°,由正弦定理,得AB=AC==20(3+).即A,B两点间的距离为20(3+)m.测量高度问题 (1)如图1­2­2,从山顶望地面上C,D两点,测得它们的俯角分别为45°和30°,已知CD=100米,点C位于BD上,则山高AB等于(  )图1­2­2A.100米 B.50米C.50米 D.50(+1)米(2)在一幢20 m高的楼顶测得对面一塔吊顶的仰角为60°,塔基的俯角为45°,那么这座塔吊的高是(  )A.20 m B.20(1+)mC.10(+)m D.20(+)m【精彩点拨】 (1)解决本题关键是求AB时确定在哪一个三角形中求解,该三角形是否可解.(2)解决本题关键是画出示意图.【自主解答】 (1)设山高为h,则由题意知CB=h,DB=h,所以h-h=100,即h=50(+1).(2)如图,由条件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CD=20 m,BC=AD=20 m.在△DCE中,∠EDC=60°,∠DCE=90°,CD=20 m,∴EC=CD·tan 60°=20 m.∴BE=BC+CE=(20+20) m.选B.【答案】 (1)D (2)B解决测量高度问题的一般步骤:(1)画图: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示意图.(2)分析三角形:分析与问题有关的三角形.(3)求解:运用正、余弦定理,有序地解相关的三角形,逐步求解.在解题中,要综合运用立体几何知识与平面几何知识,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再练一题]2.某兴趣小组要测量电视塔AE的高度H(单位:m).如图1­2­3所示,竖直放置的标杆BC的高度h=4 m,仰角∠ABE=α,∠ADE=β.该小组已测得一组α,β的值,算出了tan α=1.24,tan β=1.20,请据此算出H的值.图1­2­3【解】 由AB=,BD=, AD=及AB+BD=AD,得+=,解得H===124.因此,算出的电视塔的高度H是124 m.[探究共研型]与立体几何有关的测量高度问题探究1 已知A,B是海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800m,在A点测得山顶C的仰角为45°,∠BAD=120°,又在B点测得∠ABD=45°,其中D是点C到水平面的垂足.试画出符合题意的示意图.【提示】 用线段CD表示山,用△DAB表示海平面.结合题中相应的距离及角度,画出立体图形,如图所示:探究2 在探究1中若要求山高CD怎样求解?【提示】 由探究1知CD⊥平面ABD,首先在△ABD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出AD的长,然后在Rt△ACD中求出CD. 如图1­2­4,为了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有不同的方案,其中之一是选取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和D,测得CD=200米,在C点和D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分别是45°和30°,且∠CBD=30°,求塔高AB.图1­2­4【精彩点拨】 利用方程的思想,设AB=h.表示出BC=h,BD==h,然后在△BCD中利用余弦定理求解.【自主解答】 在Rt△ABC中,∠ACB=45°,若设AB=h,则BC=h.在Rt△ABD中,∠ADB=30°,则BD=h.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D2=BC2+BD2-2·BC·BD·cos∠CBD,即2002=h2+(h)2-2·h·h·,所以h2=2002,解得h=200(h=-200舍去),即塔高AB=200米.测量高度问题的两个关注点:(1)“空间”向“平面”的转化:测量高度问题往往是空间中的问题,因此先要选好所求线段所在的平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2)“解直角三角形”与“解斜三角形”结合,全面分析所有三角形,仔细规划解题思路[再练一题]3.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在黄浦江西岸选择甲、乙两观测点,在甲、乙两点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为45°,30°,在水平面上测得电视塔与甲地连线及甲、乙两地连线所成的角为120°,甲、乙两地相距500 m,则电视塔的高度是(  )【导学号:18082007】A.100 m B.400 mC.200 m D.500 m【解析】 由题意画出示意图,设塔高AB=h m,在Rt△ABC中,由已知得BC=h m,在Rt△ABD中,由已知得BD=h m,在△BCD中,由余弦定理BD2=BC2+CD2-2BC·CDcos∠BCD,得3h2=h2+5002+h·500,解得h=500(m).【答案】 D1.甲、乙两人在同一地平面上的不同方向观测20 m高的旗杆,甲观测的仰角为50°,乙观测的仰角为40°,用d1,d2分别表示甲、乙两人离旗杆的距离,那么有(  )A.d1>d2 B.d120 m D.d2<20 m【解析】 如图,设旗杆高为h,则d1=,d2=.因为tan 50°>tan 40°,所以d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写作素材整理:议论文写作素材+.pptx 【+初中语文++】《故乡》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16.2《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课件】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高一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1.3《庖丁解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扬州慢》课件 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pptx 13.3《+自己之歌(节选)》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12.《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课件】课时1+两条直线的相交、平行与重合+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9.《屈原列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14.《促织》《变形记》联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pptx 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9.1《陈情表》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课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课件-高一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一.pptx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猜您喜欢
      第五章合同法(讲义)...doc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精讲义: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第15讲含答案.docx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最短路径.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二课时.docx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正比例函数(2).ppt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1.2垂线作业设计.docx 2017年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集16区县_1.doc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课时小测.doc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通史B版练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将军饮马.docx 部编八下1——9课知识梳理[历史.docx 2017年春季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doc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y=a(x-h)2 的图象.ppt 南开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0003参考答案.doc 南开大学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市场调查与预测》在线作业.rtf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重庆2017年中考复习课).ppt 2019年感恩节的广告宣传语.doc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3.1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ppt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22.1.3.ppt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练习课.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