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田园乐七首》原文及赏析.docx
7页田园乐七首(一作桐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唐]王维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官府鸣珂有底,晚胴散发何人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诅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分类标签:田园诗作品赏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辆川别墅 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辆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 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 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 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 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 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 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 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 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 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 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 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假设有假设无的水烟中, 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 画;相比之下,孟诗那么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 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 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清扫, 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 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 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 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 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
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 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 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 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 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 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 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 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 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 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 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 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 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 水之妙此诗那么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 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 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 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 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 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 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 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 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兴旺,佳作尤少,王维 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田园乐》是一组六言绝句,共七首,题目一作《辆川六言》,当是 诗人退居辆川别业时所作诗中表现了村居环境的幽宜、民风的纯朴芳草”、“长松”,其色 调、其形态就给人一种幽美感,与隐逸生活似乎有一种天然联系《楚辞•招隐土》有言:“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正是以芳 草召唤隐土归山《旧唐书•隐逸传》记高宗问隐士潘师正:“'山中 有何所须?'对日:'所须松树、清泉,山中不乏」”“萋萋芳草”、 “落落长松”正是隐土所慕,春天有芳草,夏天有长松,这是多么惬 意上面写自然环境,下面写人事环境了牛羊自归村巷”,这就 是"日之兮兮,羊牛下来”。
妙在“自归”,而不是“牧童驱犊返” (王绩《野望》),牛羊的驯狎格外显出村巷的和平、宁静,后来陆游 在一首田园诗中写道“桑竹成阴不见门,牛羊分路各归村”,其意境 可能从此诗中借鉴牛羊衬托下面的童稚衣冠”,做官人穿戴的衣 帽,这里代指“官人写小孩不认识做官的人,表现出这里的静僻、 人民的纯朴,真象桃花源中人那样: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又象上古那首古歌所歌咏的:“日出而作,日 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足见这里人们的 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啊这里的“衣冠”还可能是自指诗人隐居于 此,但身份还是官人,而孩子们并不知他是官人,或者根本不在乎他 是否官人这朴野的乡间不需要繁文缗礼,不需要人事应酬,这在外 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诗歌表现辗I川风光和自己生活其间的安闲自在,采用的是以少概多的 描写笔法,一句一景,就象一幅幅图画一样,这些画面连接在一起, 构成了含蕴丰富的“辆川闲居图二六言绝句由于句、字都是偶数, 自然趋于骈偶,又由于两字一顿构成语义单位,不便灵活组合,因此, 音节就不免单调,容量也不免窘促俞见龙说:“盖诗以咏性情,圆 融那么易遣兴,直方那么难措辞,是以(六言诗)古今俱鲜。
《唐诗画 谱•六言画谱》跋)咏性情、叙事理,确实并非六言所长,而写景造 境那么有可能由实见虚、化板为活,写出好的作品来诗中有画”最 是符合六言绝句体性,王维这几首诗受到后人很高赞誉并被绘入《唐 诗画谱》,主要原因盖在于此吧?组诗的第六首道:“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 莺啼山客犹眠苕溪渔隐(胡仔)读此感叹说:“每哦此句,令人 坐想辗I川春日之胜,此老傲睨闲适于其间也!”(《丛话后集》)这首写 的虽然不单纯是春日,色彩也没有那么明丽,但我们读来也觉着有相 似的感受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在王维笔下,这首诗简直象一幅萧疏清淡的水墨画它描绘的是远景 “山下”,不是指近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可见,“远村”暗示出远山且此山与“天边”作邻,就更可 见其远了从渲染的气氛来看,毫无城市喧嚣繁华的景象,只有稀稀 落落的村庄诗人虽没有正面表现人物的活动,但从“孤烟”一词的 点化中,却衬托出人由此可见人烟非常稀少尤其是“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孤寂了在这 里,诗人所绘的乃是北方的远山,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在画面上,色 彩淡薄。
至多,可以领悟到那远处的孤烟尚带一缕淡灰,那天边高 原似有一层淡黄在此清静的天地中,有颜回、陶潜那样的雅兴,多 么恬适安闲、自由自在!倘假设没有淡到极至的修养,岂能臻此妙境? 如果说前两句是重在描绘冲淡的景物的话,那么后两句是重在抒发冲 淡的情感而冲淡的景情,又是彼此交融、相互渗透的冲淡含有闲、静、淡、远等特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是如此山下孤烟远村”就出现了远字,全诗闲、静、淡、远,为冲淡之绝 唱其他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涧户寂无 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分别展现了闲、落、静、空、寂、 无、落等冲淡的景象这些,都显示出王维诗的冲淡的意境山下孤烟远村”,洗去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干扰,只有大自然 的宁静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诗人笔下的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 树、高原,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 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被人格化了王维笔下的大自然,反映了王 维冲淡的心情诗人将自己消融在大自然中这种消融,意味着冲淡 诗人不是超然物外,而是融于物中诗人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忘我、 无我、有我的空灵境界。
这种赋予大自然以诗人的人格的现象,这种 变粗朴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的做法,不是王维热爱人生的表现么?可 见,王维的冲淡,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没有人间烟火味只是这种人 间烟火味,而是时断时续,假设有假设无,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色 彩上,它不用浓墨,不务华艳,而追求萧疏清淡在运笔上,既非精 雕细刻,又非粗线勾勒,而是点点染染,意到笔随在情趣上,不作 惊人语,不崇尚夸饰,不豪情满怀,也不执着于现实,不留意生活的 纷争,不关心人事的纠葛,不激动,不悲哀,而是洁身自好,孤身静 处,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吟咏风月,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和平与淡泊山下孤烟远村”这首诗,就是诗人冲淡心情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