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食物》说课反思.doc
6页《动物的食物》说课卢龙一小 王保红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动物的食物》冀教版小学科学课(五年级上册)“生物生长的需要”单元中的一课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生长的需要基础上继续围绕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研究动物生长的需要.动物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从外界获取食物,以获取生长所需营养和能量,不同种类的动物所需食物也不同虽然学生都知道大部分动物吃什么,可是它们怎样摄食、它们的生理结构如何有利于它们的捕食,还不是太清楚因此,从内容上讲,这一课非常适合网络教学利用因特网上丰富的资源,将一些网站提供给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多媒体教学,以解决学生无法理解的为什么?另外,通过这种专题网站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突出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了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结合及知识的渗透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⑴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⑵能推断不同种类动物的齿和爪对它们捕食有什么好处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意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上3、科学知识目标:⑴能自己的话说出草食、肉食、杂食动物的概念⑵能根据动物的某种器官的结构特点推断出其食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食物,并按食性进行分类.2、教学难点:动物一些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适应生活环境的二、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针对《动物的食物》这一课,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一)引导——探究法“引导——探究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通过学科整合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并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再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领的方式,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三)演示转播法本课我采用演示转播法,这样避免了传统的、呆板的知识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网站教学,使学生“乐学”、“能学”、和“会学”只有做到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才能得以实现三、说学法1、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2、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开放式学习。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教师再次遵循“知道了也不告诉的原则”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逼”学生自己去猜测、验证的方法从而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3、注意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同组同学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我采用网络教学,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学习新课;第三部分总结交流一、谈话导入1、师:在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谁能说一说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生:(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2、师:对,如果有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就能自己提供养料,供自己生长可是动物却不能,它们需要捕食3、师:那么,动物到底吃什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食物》板书课题:动物的食物)[设计意图:通过轻松地交谈,引出本课所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已有认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方向]二、新课讲授(一)动物食性1、师:请同学们打开IE浏览器,输入“”2、师:点击“学习新知”,看一看图中都有哪些动物?生:(马、牛、羊……)3、师:点击“动物食性”,仔细观察这些动物都在捕食什么?同学间可以讨论一下,并把分类结果填在书上16页的大圈中。
板书: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最常见的动物,分析它们都吃什么,回归自然生活]4、师:你们观察得很认真,那么谁能总结一下同一圈中的动物在所吃食物上有哪些共同特点?生:(生1:草食性动物都是吃草的生2:肉食性动物都是吃肉的生3:杂食性动物既吃草,又吃肉)[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依据一定的事实,进行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指导及时给学生输送正确的知识概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知识] (二)捕食帮手5、师: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几段动物捕食视频看一看这些动物是如何捕食的师播放视频1、视频2和视频3)[设计意图:视频的引入,大大增加课堂的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6、师:不同动物的食物是不同的那么动物身体器官是如何帮助它们捕食呢?请同学们点击“捕食帮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它们的牙齿和爪子有什么不同?生汇报[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会总结归纳知识,进一步获取新知]7、除了牙齿和爪子,动物还有什么器官可以帮助它们捕食呢?谁能举例说一说?(舌头、嗅觉、鼻子等)[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采取发散思维,多方研究,思考动物身上还有哪些器官也利于它的捕食]三、课后总结:1、师:动物的生存不仅需要食物,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
那么,谁能说一说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分别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呢?生:(草食性动物需要广阔的草场;肉食性动物需要茂密的森林和有其他动物生存的草原;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中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2、师:动物也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它们的生存也需要我们人类的关爱世界上的珍稀动物逐渐减少,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设计意图:动物也是我们地球的主人,号召学生要与动物和谐相处,做一个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心人,在这里渗透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教育][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我以学生已有经验及认知基础为起点,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准备了主题学习网站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反思:1、加强学生互动参与,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在“动物食性”环节,通过多个动物捕食图片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楚动物的食物是不同的有的吃植物,而有的吃动物,还有的动植物都吃从而引入是什么帮助动物捕食呢,它们的帮手是什么?(第二个环节“捕食帮手”)很自然地过渡到另一重点内容我在设计时,在中间插入三段视频,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视频上唤醒他们,去进一步认识动物。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不同动物食性的视频原来是安排在讲完“捕食帮手”之后欣赏,可是在比较之后,我认为还是应该放在这个环节如果那样了,会造成对探究动物食性与其形态特点之间的联系这个问题的兴趣减弱,不能起到唤起他们感官的作用总之,我认为整节课的衔接还算紧凑,学生的积极性还算高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同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的收获由于主题学习网站的引入,更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应该算是一节成功的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