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湖心亭看雪8篇.docx
67页2023年最新的湖心亭看雪8篇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朝张岱的代表作作者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原文 编辑 湖心亭看雪(1)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a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sōng 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湖畔连下了几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完全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云朵、远处的山峰和湖水,上上下下一片白色湖面上倒映着的影子,只有(隐约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古代旧时对士人的尊称)痴迷,还有像相公一样痴迷的人呢!” 注释 1.更: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2.挐:通“桡”,撑(船) 3.拥毳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4.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5.一白:全白 6.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7.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8.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9.客此:在此地客居 10.舟子:船夫。
11.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 词类活用 1. 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客此: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3.炉火: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古今异义 1.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白:名词,酒杯今义:白色 文章主题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赏析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张岱(1597-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过着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明朝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披发入山”以消极避世表示其民族气节明亡后,专心著作他在明末清初堪称大散文家,其小品文声誉极高,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他的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生活,常追忆往昔之繁华,从中流露出对亡明的缅怀。
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著有百科全书《夜航船》,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 张岱出身于世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张岱的兴趣广泛,平时非常注意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动态、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以至饮食、蔬果等许多方面这些往往为旧时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却偏有欣赏、记录的兴趣与勇气他写过一篇《自为墓志铭》,非常坦率的承认自己少为“纫子弟,极爱繁华”, 称自己为“茶淫桔虐” 陶庵梦忆(9张) 张岱品茶鉴水之精到,《陶庵梦忆》中“闵老子茶”一节赢余得极为生动:余曰:“香朴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张岱不愧为辨茶识水的行家 张岱精于品茶,还悉心改制家乡的日铸茶,创制出一种“兰雪茶”日铸雪芽”在宋朝已列为贡品,有“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之誉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宁松萝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时,盖过一时张岱“遂募歙人入日铸”,一如松萝制法,采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
进而他又探究泉水,发现“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服,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陶庵梦忆·兰雪茶》)如此四五年后,兰雪茶风靡茶市,绍兴之饮茶者一改往日饮松萝的习惯,反倒非兰雪不饮后来,连松萝茶亦改名“兰雪”了兰雪茶有此名声,功归张岱 明时,绍兴已开出游少茶馆,其中有一家煮水烹茶尤其考究:“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者张岱对这家茶馆特别喜爱,并亲为其取馆名“露兄”,是承米芾“茶甘露有兄”之意还为其作《斗茶檄》:“水淫茶癖,爰有古风,瑞草雪芽,素称越绝,特以烹煮非法,向来葛灶生尘,更兼赏鉴无人,致使羽经积蠹迩者择有胜地,复举汤盟,水符递自玉泉,茗战争来兰雪,瓜子炒豆,何须瑞草桥边,桔柚查梨,出自促山圃内,八功德水,无过甘滑香洁清凉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齐名七碗吃不得了,庐仝茶不算知味,一壶挥尘,用畅清谈,凌晨榻焚香,共期白醉 曾声名远播,一时名重虎跑、惠泉的绍兴名泉枣禊泉,一度掩没,已不为人知了,是张岱重又发现的。
他在《禊泉》一文中记述其经过: 甲寅夏,过斑竹阉,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 天为白,又如轻岚出岫,缭松迷石,淡淡欲散余仓卒见井口有字画,用帚刷之,禊泉字出,书法大似右军试茶,茶香发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气方尽辨禊泉者无他法,取水入口,第挢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酿酒,或开禊泉茶馆,或瓮而卖,及馈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饮其水,甘之,恐不给,封锁禊泉,禊泉名日益重 茶事、茶理、茶人,在张岱的文集中记述甚多张岱以茶公友,其茶友中有“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的会稽鲁云谷,有每与他嗓茶“辄道白门闵汶水”的周又新他那嗜好“米颠石,子奠竹,桑茶,东坡肉”的季弟山民和与他茗战“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的胞兄,也都是“茶痴” 岱还好玩赏茶具他弟弟山民获得一瓷壶,款式高古,他把玩一年,得一壶铭:“沐日浴月也其色泽,哥窑汉玉也其呼吸,青山白去也其饮食还有一只宣窑茶碗,张岱有铭曰:“秋月初,翠梧下出素瓷,传静夜另有一把紫砂壶,未镌制作者印,张岱确认出于龚春之手,特作壶铭:“古来名画,多不落款此壶望而各为龚春也,使大彬骨认,敢也不敢?” 湖心亭,位于西湖中。
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名家点评 祁彪佳:余友张陶庵,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为西湖传神写照,政在阿堵矣《西湖梦寻序》 张 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所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正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陶庵梦忆自序》 课文研讨 整体把握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