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政治制度9.docx
5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课时第二框 钟山县第一中学 钟美花【课题】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做主》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第二课时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增强民族意识,尊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自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二)能力目标: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相关民族区域自治材料,提高分析和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三)知识目标: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内容,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内容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启发引导【教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学生:“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还有“我国的其中一个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点出本节课主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列出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二)探究活动一学生完成提前布置的任务:课本P71页的表格分别提问五个学生回答这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了解到的相关资料三)问题导读,新知探讨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到73页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含义: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含义: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1)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3)民族自治地区与中央的关系:中央领导自治地方,自治地方服从于中央的领导四)探究与分享阅读教材P72页,思考问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猜猜右图东巴文字的意思五)探究活动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字:人民币的背面右上角有哪几种语言文字?教师小结: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还有,为了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建设,我国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青藏铁路的修建。
六)观看感悟学生观看《建筑奇观—青藏铁路》教师小结:我国充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都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关,那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重大意义(优越性)?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优越性):(1)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2)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4)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七)相关链接补充“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互助、团结协作、共同繁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为了民族的团结、共同繁荣出台的相关规定及重大措施”(八)头脑风暴学生分小组讨论:为维护民族团结,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1)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2)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3)积极宣传民族政策,反对民族歧视九)课堂小结(十)达标训练【板书设计】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优越性)【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问题,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融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通过自身的内心体验来获得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组织课堂时,有些细节之处还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讨论不起来,这也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还有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要更加精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