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原卷版).pdf

15页
  • 卖家[上传人]:文***
  • 文档编号:595076831
  • 上传时间:2024-10-2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01M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知识梳理与过关训练专题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01器安利练 大学之道/礼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皆(),静而后能去();安而后能廨(),虑 而 后 能 得()o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吝()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舛()致 知 在 格 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重 奉()皆以修身为本()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即()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亭()之掌上两 个()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 人 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垮 修()愀 哆()之 心 一 非 药()内 来()于孺子之父母也,非 所 以 零()誉于乡党朋友也,非 当()其 声 而 落()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渗 半()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 之 强()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 败()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 皆 扩 而 存()之矣,若 火 之 始 落(),泉 之 始 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 足 以 事()父母0 2和钠机双 大 学 之 道 一、文学常识关 于 礼记:礼记又 名 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 育 思 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 思 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 学 思 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是“三礼”(仪礼 周礼 礼记)之一、“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之一,“十三经”(易经 书经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之一东汉郑玄作“注”位居“三礼”之首关 于 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 是 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其他知识:天子指古代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庶人指平民百姓二、文言知识归纳(一)古今异义/.大学之道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二)词类活用/.在 明 明 德(形作动,弘扬)2先 齐 其 家(使动,使 整齐)(三)一词多义/明(1)在 明 明 德(动词,彰明)(2)在 明 明 德(形容词,美好的)2.道(/)则 近 道 矣(名 词,规 律、道 理)(2)不 足 为 外 人 道 也(动 词,说)(3)道 芷 阳 间 行(动 词,取 道)(4)会 天 大 雨,道 不 通(名 词,道 路)3修(1)先 修 其 身(动 词,修 养)(2)修 守 战 之 具(动 词,修 理、整 治)(3)邹 忌 修 八 尺 有 余(名 词,长,这 里 指 身 高)(四)状语后置/.在止于至善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人 皆 有 不 忍 之 心 一、文学常识/、孟 子(约 前372前289),名 轲,字 子 舆,邹(今 山 东 邹 城 东 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 家 学 派 代 表 人 物 之 一,被 称 为“亚 圣”,与 孔 子 并 称“孔 孟”。

      他 继 承 孔 子 的 学 说,提 出“仁 政”、“王 道”,反 对“霸 道”的 主 张孟 子 认 为 人 性 本 善,把 伦 理 与 政 治 紧 密 结 合 起 来,强调道德修养是 政 治 的 根 本2、孟 子 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 共 同 编 写 而 成 记 录 的 是 有 关 孟 子 的 语 言、政 治 观 点(仁政、王 霸 之 辩、民本、民 贵 君 轻)和 政 治 行 动全 书 分 为 梁 惠 王 公 孙 丑 滕 文 公 离娄 万 章 告 子 尽 心 七 篇孟 子 作 为 一 部 儒 家 经 典,宗 旨 宏 远、逻 辑 清 晰、气势 磅 礴、语 言 生 动,不 仅 使 孟 子 在 当 时 即 享 有 雄 辩 家 的 盛 誉,而 且 对 后 世 政 论、文 学 的 发 展,也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影 响3、先 王:古 代 帝 王,一 般 特 指 历 史 上 尧、舜、禹、汤、文、武 等 几 个 有 名 的 帝 王二、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非 所 以 内 交 于 孺 子 之 父 母 也(同“纳”,接 纳,交 纳)2若 火 之 始 然(同“燃”,燃 烧)(二)古今异义/.自贼者多古义:伤害(三)一词多义今义:偷东西的人/.所以(/)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施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 的、的凭借)2.是(/)人之有是四端也疗旨示代词,此;(2)斯是陋室(判断词,同今义)3.事(/)不足以事父母(动词,侍奉)(2)今日之事何如(名词,事情)(四)特殊句式/.判断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3)无辞让之心,非人也;(4)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6)羞恶之心,义之端也;(7)辞让之心,礼之端也;(8)是非之心,智之端也2状语后置(7)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03述)利表|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致知在格物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C皆有怵惕恻隐之心D.犹其有四体也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庶人:指一般人怵惕:惊骇、恐惧四体:四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先无其心A.见 货 思 齐 焉B.在明明德 C.自贼者也 D.先诚其意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B.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人非生而知之者C.人而不仁,如 礼 何 登 高 而 招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足以事父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8.请事斯语矣C.致知在格物恻隐之心,仁之牛也喻:知晓,明白事:听从格:推究端:萌芽,发端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募“恕”乎B.人而不仁,如礼何C.小人喻于利D.迩之事父欲齐其家者物格而后知至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恻隐之心,仁之端也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敏于事而慎于行 敏:勤勉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言:一个字为一言天下归仁焉 归:归属,归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家 安:安逸迩之事父 迩:近君子喻于义 喻:比喻章愚皆以修身为本恻隐之心,仁之端也4.B.壹是:一概,一律端:萌芽,发端C.D.7.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恰天下可塔之掌上治:治理 运:运动B.今人乍见孺子将于井乍:刚刚 入:掉进C.恻幅之心,仁之牛也恻隐:哀痛,怜 悯(别人的不幸)端:萌芽,发端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始:开始 达:到达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4 诗可以兴 邑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个子何莫学夫 诗 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质胜文则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见贤思齐常 盘盘焉,困困焉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若火之始然H.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由悬观之悬非之心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有仲尼、墨翟之贤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而青于蓝D.自贼者也贼其君者也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其恕乎谓基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在止于至善C.仁以为己任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D.知皆扩而充之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就有道而正焉B.天下归仁焉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D.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1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止于至善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就有道而正焉(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致 知 在 格 物(谋划事情)B.人 质 不 仁(如果)C.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远大)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靠)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才)恻隐之心,仁 之 靖 也(萌芽,发端)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败者也(伤害)贤君必自择左右。

      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乘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数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可处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节 选 自 孔子家语今室)文本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军港;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 选 自 孟子)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喏责民所不为青虽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B.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喏责民所不为青虽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C.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喏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D.君子农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喏责民所不为青虽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B.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 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C.入官:旧指把罪犯的财产没收入官府,也指从政、做官,文中是第二个意思D.四海,可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