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PPT教学课件:必修四 第四单元 生活与哲学 第12课.ppt
24页历史唯物主义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一、知识体系,人生价值观,1.是什么?人生价值的内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怎么样?,2.为什么?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一、特征:(相对性) 社会历史性(时间、地点、条件)阶级性、主体差异性(不同人、不同角度) 二、标准: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依据; 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最高标准,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补充: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1)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2)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误错的价值观,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2、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为什么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发生的 (2)正确价值观对人生的意义: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3)现阶段,我们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A.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B. 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价值冲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1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对社会的贡献不能把物质欲精神分开 2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两个标准 3客观条件是制约人生价值实现的关键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4.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价值观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易错警示,2(2011广东文综)幸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诸神之赐、来世之享、天赋权利等解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钱的占有、幸福是奉献的喜悦等观点分析这些幸福观,正确的理论出发点是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正确的幸福观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标 A B C D,B,4、2011江苏卷 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从题干的关键句“人心,有各自的法则”可以看出,只有C表述符合题意,A 、B表述错误,D表述不符合题意。
答案:CC,5. 2010年10月16日,河北保定“官二代”醉驾撞飞两女生,事后一句“我爸是李刚”震惊网络然而,当舆论强烈关注的时候,目击现场的学生却陷入了“集体沉默”有人认为这种“沉默”是保护自身安全的必须,有人认为这种“沉默”是公正和良知的“沉没”这说明()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是因人而异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危急中很难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主观因素影响 A B C D,C,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增产蚕茧5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1)李某的人生价值是如何体现的? (2)如何评价李某的人生价值?,1、(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2)李某带领村民桑蚕养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体现了他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社会价值);他也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体现了社会和他人对他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2、(1)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李某通过自身的实践,为社会、为村民作出了贡献,因此,他的人生是有价值的留守天使”徐金英42岁的她是辽宁抚顺的一名乡村教师,也是一群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她放弃了大学梦,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最帅代课教师”郭省他以不足1.2米的身躯,20年坚守在山村小学,虽然一直以来只是一名“临时代课教师”网友们对他说:“你最帅!” “天桥英雄”张斌21岁的消防战士,在高架桥上的救火现场,当爆炸气浪冲来时,他奋力推开危险中的班长,自己摔下40多米的高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巴士好人”谷祥峰他是一名普通的公交司机,他把沿线乘客当做亲人,用真诚、热心做好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他也成为沿线维吾尔族、汉族群众的亲人 “12年抚养妹妹的何玲”。
8岁丧父,10岁丧母,11岁失去奶奶后,家中只剩下一间土砖房和一个年仅5岁的妹妹12年时间,何玲历经艰辛,终于将妹妹抚养成人,自己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感动中国的“草根英雄”们的事迹对我们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有何启示?,(1)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草根英雄”们正确的处理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为了他人、国家和社会,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幸福甚至是生命,用自己的善良、爱心和无私的奉献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草根英雄”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不平凡的事迹响亮地告诉了我们 (3)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众多草根英雄们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甚至是在十分恶劣和困难的条件下,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如何创造人生价值的生动一课 (4)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5)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草根英雄们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2011安徽文综)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同学乙说:“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安徽的发展还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许多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要靠他们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共创幸福美好家园 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本次探究活动对我们的启示1)重视保障民生和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4)同学们关注安徽发展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22011年1月,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发布互联网十大热词榜单,“给力”、“上海花祭”、“3Q战争”、“婴儿黑洞”、“中俄新蜜月”等词入选,涵盖时事、婚恋、娱乐、网络、灾难等各种社会热点。
这说明 ()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的变化折射社会存在的变化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C,(2011江苏高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A,(2011北京文综)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段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 A善于运用统一战线 B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D自觉接受人民监督,B,例2、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就是变革生产关系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到合营、三资、私营企业遍地开花,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这些事实表明() A我国的生产关系是由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的 B人类社会是按照人的愿望变化发展的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才能取得成功,【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A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否认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C与题意无关,只有D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D,例3、2011山东卷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解析】 A项观点混淆了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是错误的;政治制度属于认识的范畴,应该是社会实践决定认识,故B项观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故C项正确; D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答案:CC,例4、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这是因为() A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的基本矛盾 C通过改革可以促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D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的认识。
A本身错误B、D不是强调改革开放的原因答案:CC,例5、2011全国卷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