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doc
3页重庆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考试说明(语文) 一、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7至9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范围,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为语文知识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个部分其中,语文知识与运用约占全卷总分的19%,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约占全卷总分的17%,现代文阅读约占全卷总分的28%,写作约占全卷总分的36%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语文知识与运用”中考查 (二)题型: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类,其中,客观题约为20%,主观题约为80%题型可有选择题、填空题、图表题、病句修改题、文言文翻译题、问答题、写作题等 四、考查内容与要求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1.正确识记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2.汉字书写规范、正确、端正、整洁。
3.正确使用词语 4.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识别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语赘余 5.正确仿写句子 6.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7.了解7~9年级课本涉及到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及所处的时代等常识 (二)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 能根据情景,清楚、连贯、文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不偏离话题 ◆综合性学习 运用语文知识,发现、探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1.能策划语文活动,拟定活动方案 2.能根据材料筛选信息,提出和探究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1.能背诵、默写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古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名句 2.能背诵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文言文,并能正确的默写、理解其中的名句(段) 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4.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 5.理解并能意译文中的句子 (四)现代文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4.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现代文阅读材料取自课外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并达到以下要求: 1.切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 2.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3.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4.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5.语言通顺,书写规范 写作要力求体现个性或特色 五、题型示例(略)附录1: 古代诗词(20首) 1.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3.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4.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6.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10.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11.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12.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13.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1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15.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1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1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18.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19.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20.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文言文(10篇): 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2.曹刿论战 左传 3. 出师表 诸葛亮 4.桃花源记 陶潜 5.陋室铭 刘禹锡 6.小石潭记 柳宗元 7.醉翁亭记 欧阳修 8.爱莲说 周敦颐 9.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