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杜牧《赤壁》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附答案).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62285058
  • 上传时间:2022-03-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1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杜牧《赤壁》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附答案) 杜牧《赤壁》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赏析】 杜牧的诗是晚唐诗坛的一大成就,晚唐诗人中只有李商隐能够与之相比他有巨大的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往往有一种抑郁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又使他的抑郁情怀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这些,都影响着他的诗的风貌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沉重而又俊爽清丽 杜牧的咏史诗,是晚唐咏史诗的颠峰晚唐诗人和他们的前辈不同,他们已经失去了中兴的锐气,怀着一种冲突心理,感慨衰败不成制止的到来,感慨生不逢时,不得一展襟抱怀古伤今,就成了此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都有大量怀古伤今之作杜牧写这类诗,完全是一种大手笔的气概,深刻的哲理思量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赤壁》写于杜牧官黄州刺史(842—844年)时,反映的心理状态和含蓄而俊爽的风格与《过华清宫》一致,但在写法上却别具一格。

      《赤壁》的开头便与众不同《过华清宫》是由回望引起回想,杜牧还有好多咏史诗是一开头就高度概括,纵横驰骋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一片与古代战役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猛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泻而物存人非之慨只要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情,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遇被人记起,或引起憧憬,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察觉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宁静,因此他要磨洗并鉴别一番,察觉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一场抉择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探讨认前朝”,本来可以写对这场战役的回想,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评价,而是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史学家们在论赤壁之战这场关系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大事情时,根本的政治倾向往往是把可怜放在吴、蜀一边。

      由于有这倾向,也便把这场战役的输赢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杜牧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便当,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从不被人质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引起探讨,反映出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首先,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役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其次,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告成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查看、斟酌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史论有如此气魄,而其表述方式却那样风流潇洒不直言战役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为曹操晚年享乐处,蓄姬妾歌妓于其上拈出铜雀,使人联想到曹操纵欲的这一面;铜雀而又言“春深”,又加一层风流温馨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告成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类,而拈出“二乔”入魏以暗喻,同样把东吴领袖人物之风流儒雅的风神传递出来了把硝烟迷漫的战役的输赢,把如此重大的历史大事情写得如此蕴藉,非杜牧不能杜牧是风流才子,善写闺情恋意,他把这种表述方式用于庄重的史论,而且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便表现了杜牧特有的风韵情采。

      但是杜牧之写史论,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史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由于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貌似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练习 1、①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大量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新颖美观的山水 田园,有的刻划特殊壮阔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情感答出"咏史"给1分,答出特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②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假使东风不给周瑜以便当,结局或许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告成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抑郁不平的心境" 2、①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情的慨叹,为下文做铺垫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淹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确实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

      ②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表达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耐人寻味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查看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告成之处 3、①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探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出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 4、①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由“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后文的探讨做铺垫 ②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假设不是东风给周瑜以便当,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 不同意,由于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英雄的告成都需要某种机遇,借此来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展的感慨。

      — 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