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讲--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精品讲义】.pdf
81页第三讲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人类社会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系统 研究方法是适用于各门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动 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形 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社会系统形态历史演 变、社会系统的优化等一系列唯物又辩证的方法论 原则,为研究和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指明了方向在吸收当代系统科学思维成果的基础 上,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了社会 科学研究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方法论武器 第一节系统、系统科学与 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第四节第四节 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第一节 系统、系统科学与系统研究方 法 一、什么是系统?一、什么是系统? 二、什么是系统科学?二、什么是系统科学? 三、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三、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系统?一、什么是系统? “系统”这个概念,既源远流长又新颖时髦它来源于古代人类的社会 实践经验,在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的到了反映,在马克思恩 格斯哲学思想中得到生动运用,在当代系统科学中成为中心概念。
1.1.中国文化中的系统思想中国文化中的系统思想 中国文明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 想扩大西方科学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 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 1.中国文化中的系统思想中国文化中的系统思想 八 卦 太 极 图 八 卦 太 极 图 古人认为,宇宙初成,混沌一体,称为 太极;而后阴阳离分,称为两仪;而后 阴阳交感,物始生焉,形成四象;而后 四象演化,物类愈繁,生成八卦概而 言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 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 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尚书尚书-洪范洪范 五行并不是具体五行并不是具体 的物质实体,而是一种的物质实体,而是一种 系统功能的抽象,一种系统功能的抽象,一种 系统结构的象征系统结构的象征 “现代西方医学的缺点在于,它从还 原论的看法多,从整体的看法少。
现 在西方医学也认为这是它们的缺点, 所以对中医理论,讲整体,很感兴 趣 但另一面,“周易是简单化 了,只靠周易是幼稚,要闹笑话 的!” “人类在知道系统思想、系统工程 之前,就已经在进行辨证地系统思维 了 钱学森创建系统学 钱学森钱学森 2.西方文化中的系统思想西方文化中的系统思想 我们要是正确地提出和评价 现代系统思想,则不能把它们 看做一时时髦的产物,而应把 它看做与人类思想史交织发展 的一种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 以说,自上古时代起,在欧洲 哲学中就存在系统的概念 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 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辩证法思想家赫拉克利特 提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等尽力寻找万物差别背后 的统一性,并归于某种可感觉的物体颗粒,此 为“由多到一” 最早使用了“系统”这 一术语他还著有宇宙 大系统一书,可惜的是 这一著作已经失传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具有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是自然科划时代意义的是自然科 学的三大发现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 施莱登 细胞 施旺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焦尔赫尔姆霍兹 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 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 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 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 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 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 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 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 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 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 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康德关于所有现在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 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的进步认 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 动摇了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的观念上找开了第一个缺口恩格斯 自然科学的这一重要进展,引起了哲学对系统现象 的关注,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不仅使用系统概念揭示世 界联系和发展的固有属性,而且把系统思想应用于社会 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果唯物辩证法本质上 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观、运动观它包含着非常丰 富而深刻的现代系统论思想和观点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如实地反映了物质 世界的本生状态 第二,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贯穿于唯物辩 证法的理论体系之中 第三,是否承认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重要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第一,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第二,运动发展的观点和静止不动的观点的 对立 第三,整体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第四,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 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 焦点 系统思想和方法是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系统思想和方法是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 影响下形成的影响下形成的. “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形成系统论的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 ”逻辑实证主义是完全过时 了的、作废了的。
普通系统 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雷同 是显而易见的 贝塔朗菲 进入20世纪,一方面自然科学开始由经典科学向现代 科学转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大型化和复杂 化,由此导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自 动化技术、通讯技术等一系列以系统为中心概念的新的 学科群相继产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相对论 量子力学 分子生物学被称为二十世 纪的四大科学发现对20世纪的人类思维方式产生了 深远影响随着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系统概念、系 统思想、系统研究广为流行,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 都出现了系统研究的热潮 马克斯马克斯 普朗普朗 克克 3.3.什么是系统呢?什么是系统呢? 如果从具体科学的层面看,关于系统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例如比较常 见的有: “系统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整体,相互作用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系统是能量、物质、信息流不同要素所构成”, “系统往往由寻求平衡的实体构成,并显示出震荡、混沌或指数行为”, “一个整体系统是任何相互依存的集或群暂时的互动部分”, 可以对系统作如下定义,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系统概念: 第一,凡是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必定是一个功能整 体; 第二,凡系统整体都由数量不等至少两个以上的 部分所组成,相对于系统而言,这些组成部分称为系 统的要素; 第三,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边界,从而与周围的 环境相区别; 第四,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结构,结构就是系统 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定方式。
包括要素的比 例关系、排列次序和组合方式等; 第五,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层次是指在系 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世界上的 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系统既是事物具有普 遍联系的表现,又是事物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系统概念构成了一个库恩所 说的新范式”系统作为一个 新的科学范式“与经典科学那种分 析的、机械的、单项因果关系的范 式大不相同”,引起了“思想和世 界观的重新定向”贝塔朗菲:一般系 统论 基础、发展和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体现的物质世界普 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就是 系统思想系统思想是辩证唯物主 义的内容,绝不是国外一些人所说 的那样是20世纪中叶的新发现和现 代科学技术独有的内容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引起人们广泛注意,成为社会 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始于系统科学的兴起 系统科学是把对象作为系统来进行专门研究,揭 示复杂系统运动的规律,研究和应用它的一般原理 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兴科学群 1.系统科学的兴起 二、什么是系统科学?二、什么是系统科学? 20世纪世纪40-60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 信息论讲述了系统的存在方式,称为老三论。
信息论讲述了系统的存在方式,称为老三论 贝塔朗菲(系统论)贝塔朗菲(系统论)维纳(控制论)维纳(控制论)申农(信息论)申农(信息论) 20世纪世纪40-60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讲述了系统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讲述了系统 的存在方式,称为的存在方式,称为 老三论 普里戈金(耗散结构论)普里戈金(耗散结构论)哈肯(协同论)哈肯(协同论)托姆(突变论)托姆(突变论) 20世纪世纪60-80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讲述了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讲述了 系统的演化方式,系统的演化方式, 称为新三论称为新三论 芒德勃罗(分形)芒德勃罗(分形)费根鲍姆(混沌学)费根鲍姆(混沌学) 20世纪世纪80-90年代,兴起了混沌学、分形等研究复杂现象的非线性科学年代,兴起了混沌学、分形等研究复杂现象的非线性科学 系统科学兴起和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仍在蓬勃发展,方 兴未艾 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创立及其不断发展,信息技术、 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耗散结构理论、 协同学、超循环理论和混沌理论等系统研究基础理论的蓬勃兴起, 汇成了一股系统研究的热潮,它标志着一门新兴的科学体系系 统科学已臻于形成。
2.什么是系统科学? 贝塔朗菲在1968年就提出了系统科学这一概念他把一般系统论 作了进一步的推广,将系统工程等工程技术吸收到其中,将其称为广义 系统论,有时也用系统科学这一名称指称这一更为广泛的系统研究领域 1977年,日本学者市川信发表系统科学一文,更为明确地提出 了系统科学的概念他把系统科学定义为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更 确切地说,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复杂系统 钱学森对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钱学森对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 工程、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耗散结构理论、协工程、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耗散结构理论、协 同学、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等学科进行了综合考同学、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等学科进行了综合考 察在此基础上,他认定:察在此基础上,他认定: “应该回到系统这一根本概念,采用系统科学“应该回到系统这一根本概念,采用系统科学 这个词 “系统的思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就是系“系统的思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就是系 统科学 钱学森等:钱学森等:论系统工程论系统工程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年 版,第版,第186页 三、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三、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中的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中的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 会科学中的体现和运用。
会科学中的体现和运用 第一,系统研究方法是在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第一,系统研究方法是在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 炼的产物系统科学的兴起对当代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推进作炼的产物系统科学的兴起对当代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推进作 用 第二,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是适应第二,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是适应 科学研究的对象由简单性向复杂性转变而产生的科学研究的对象由简单性向复杂性转变而产生的 第三,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