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教案.docx
2页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课题第3课古代印度 课型 新授课学标 教目知识与 能力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 兴起和传播过程与 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 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 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教学重 难点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教学 准备主备人:总计第 课时月 日投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展示电视剧《西游记》图片,教师提问:唐僧师徒去哪里取经?由此引出新课二、新课讲授目标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印度的地理环境和早期文明概况2、 教师讲述: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的情况3、梳理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印度河流域出现 早期文明(大约前 23〜前18世纪)雅利安人侵入 印度(前1500年 左右)孔雀王朝时期 文明鼎盛(约前 324~前187 年)外族侵 扰,文 明衰落目标二:种姓制度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 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归纳成表:等级名称社会阶层职责和义务实质婆罗门僧侣、责族充任禁司,掌握种权维护奴隶主 利益的等级 制度剁帝利武士、官吏、 国王掌管军事和 行政权力吠金农民、牧民、手 工业者、商人农业、畜牧业和商 业,纳税.上供首陀罗菲雅利安人, 被征服者和贫 困破产者农业、畜牧业、捕 鱼业和手工业,为 前三个等级服务“不可接酷者” 贱民3、讨论思考: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 发展。
目标三:佛教1、 结合导入新课时的问题,指出《西游记》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 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2、 拓展延伸: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引出佛教的教义和传播概况: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 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 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后来被定为国教,开始 向外传播3、 教师提问:古代印度的文明除了佛教外,你还知道哪些? 提示:阿拉伯数字、建筑等出示图片I rrd12 3 4 56 7 8 9 0三、课堂总结古代印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在雅利安人进入 古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 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 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四、当堂检测板书设计也里住置(1.平期文明遗址2. 稚利安人入便建国3. 游盛时期—孔雀王朝古 .代) (内容(等级)哭)制度一仆姓制汶特点丈字效手教学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