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短文两篇》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4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85140283
  • 上传时间:2019-03-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短文两篇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本周学习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的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和第15课短文两篇,学习这两篇议论文,首先要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一)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从解释“四书”中的“格物”“致知”的意思入手,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批评“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最后提出作者的良好愿望。 1. 理解作者的思路: (1)开头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2)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 (3)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4)接着,作者指出中国学生的弊端,并以个人的经验为证,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5)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结尾提出希望。” 2. 思考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思考理解、判断) 应试教育的弊端任重而道远(二)短文两篇 1.

      2、 谈读书 (1)简单了解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2)理清作者的思路: A.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B. 读书方法 (3)学习本文随笔的写法: A. 比喻说理 B. 排比说理 C. 对比说理 D. 归纳法论证 2. 不求甚解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1)理清文章的结构: d1:摆靶子 d2:说明人们曲解“不求甚解” d3: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d4:不求甚解的含义 d5: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d6:古人例证 d7:从反面解释“不求甚解” d8:陆象山 引用道理论证 不求甚解 d9: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思考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A. 表示虚心 B. 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 学习两篇短文,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自己应该怎样读书。【模拟试题】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 狡黠( )2. 鄙( )视3. 蒸馏( ) 4. 咀嚼( )5. 味同嚼( )蜡6. 睾( )肾二. 解释下列词语: 1. 文采藻饰: 2. 寻章摘句: 3. 味同嚼蜡: 4.

      3、吹毛求疵: 5. 不求甚解 6. 咬文嚼字: 7. 因小失大: 8. 全神贯注: 9. 狂妄自大: 10. 格物致知: 11. 袖手旁观: 12. 一帆风顺:三. 课内阅读: 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回答以下问题: 1. 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什么? 2. 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是指什么?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3. 第12自然段,作者谈到“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作者以己为例为了证明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 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5. 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写一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四. 课外阅读:读书三境界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肿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累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晕脑胀、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

      4、。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是成熟聪颖的心灵和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蓦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yng l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至灵性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用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

      5、同阅读方法:无用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1. 请简要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2.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 3. 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达到每一境界的结果。 (1)“吞”:(2)“啃”(3)“品” 4. 对于文中“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5. 读了这篇短文之后,结合谈读书不求甚解,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对读书方法的认识。试题答案一. 1. xi2. b3. li4. ju5. jio6. go二. 1. 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句。 3.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 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5. 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 现在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6.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 7. 比喻因一件小事而酿成大错。 8. 全部精神高度集中。 9. 极端地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10. 推究事物的道理,得到知识。 11.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12.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三. 1.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

      6、格物和致知,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 大学里的“格物”是指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是指获取知识。 3. 以个人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举例论证。 4.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缺点甚至可以说是致命伤,它使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 目前,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造成有些同学高分低能。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变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 略。注意写出探索事物过程中的情趣。四. 1. 通过对读书三境界的阐述,说明达到“三境界”,或者把“吞”“啃”“品”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那么人生都会受益无穷。 2.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道理论证 3. (1)知识积累(2)知性提高(或: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 (3)悟性升华 4. 示例:下功夫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领悟精神,吸取养分。 5. 答题思路: (1)这篇短文告诉了你怎样读书? (2)谈读书你了解了哪些读书方法? (3)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是指什么? (4)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哪些读书方法对你特别有用处,你以后应该怎样读书。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短文两篇》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由会员xiao****1972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短文两篇》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