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5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60022881
  • 上传时间:2022-09-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感染科染小讲课学习主题细菌性痢疾学习日期2023-12-9主持人章建兰参加人员补学实习生护理常规1、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2、卧床休息。3、饮食(1)对腹泻频繁伴呕吐者可暂禁食,给以静脉补液。(2)能进食者可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素、清淡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稀饭等并少量多餐。(3)避免辛辣、生冷、硬的食物,禁食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的食物。(4)嘱病人多饮水,每天至少1500ml。(5)腹泻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量。4、高热的护理:高热者可来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头部冷敷,对持续高热物理降温不明显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药物降温。高热伴惊厥者,可应用人工冬眠疗法。5、腹泻的护理:(1)观察腹痛及排便情况,如大便次数、量、性状并详细记录。(2)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3)肛周皮肤的护理:对排便频繁者便后用软纸轻轻擦拭肛门,不可用力,以免损伤肛周皮肤。便后温水擦洗肛周或坐浴,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勤换内裤,小儿患者勤换并清洗消毒尿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6、中毒性菌痢的护理:(1)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等。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

      2、准确记录出入量。(2)加强高热的护理。(3)惊撅、意识障碍者应加强防护,防止意外损伤,如坠床、摔伤、舌咬伤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遵医嘱给予抗惊撅药物。定时翻身,预防压疮。(4)循环衰竭者应采取休克卧位(平卧、头部与下肢均抬高1530。)。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扩容、纠酸等治疗,并注意按输液原则安排好输液次序,根据病情调节滴速,密切观察循环衰竭改善情况。(5)呼吸衰竭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加大氧流量,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应用人工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7、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慢性隐伏型。病人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菌痢的表现。慢性迁延型。病人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粘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慢性型急性发作。病人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受凉、饮食不当等诱因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细菌性痢疾诊断依据急性菌痢1.近周内有不洁的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密切接触史。2.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左下腹有压痛。3.血象

      3、: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4.粪便常规:粘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分离到痢疾杆菌;粪便免疫检测:痢疾杆菌抗原阳性。诊断在流行季节,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者均应考虑本病,对无典型症状,而有高热等毒血症表现的儿童,更应警惕本病,应及时作肛拭子或用温盐水灌肠取大便检查,如果镜检粪便见大量脓球和红细胞即可确诊。有条件时可作粪便细菌培养以鉴定菌群,并作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对慢性菌痢患者,应作乙状结肠镜检查,直接观察肠粘膜病变,并采取标本作培养,以助诊断。鉴别诊断急性菌痢应与急性胃肠炎、阿米巴痢疾等鉴别,中毒型菌痢应与鉴别。细菌性食物中毒多集体发病,起病急、病程短、呕吐剧烈、水样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季节、临床表现与急性重型、中毒型菌痢相似。应及早作盐水灌肠,采取大便标本作镜检及细菌培养,以明确诊断。阿米巴痢疾起病一般缓慢,少有毒血症症状,里急后重感轻,便次较少,要注意与菌痢相区别。其腹痛以右侧为主,典型者有果酱样大便,粪镜检见红细胞成堆,而白细胞少,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乙状结肠镜检查所见两者不同,于病变部位取材检查病原体也不相同。致病性大

      4、肠杆菌性肠炎多发于2岁以下儿童,5-8个月发病率较高。粪便内可有黏液,有腥臭味,较为稀薄呈蛋花汤样,大便次数较多,容易引起脱水、酸中毒。镜检可有白细胞、脓细胞,通过粪便的细菌培养可以确诊。沙门氏菌肠炎(急性肠炎)常常以家庭或集体发作,呕吐多见,大便黏液多于脓,常呈绿色胶冻状。里急后重较为少见,粪便细菌培养可以确诊。病毒性腹泻多见于2岁之内儿童。起病急,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可有少量黏液,无腥臭味。粪便细菌培养阴性,做免疫电镜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及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对诊断本病有帮助。阿米巴痢疾南方多见,多发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起病较慢,大便次数较多,但无里急后重,大便有血和黏液,呈紫红色果酱样,新鲜大便黏液镜检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细菌性痢疾红细胞少于白细胞,阿米巴痢疾反之。出血性小肠炎发病急,有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大便呈血水便,晚期常常出现休克。粪便培养阴性,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其流行季节与中毒型痢疾相同。在中毒型痢疾缺乏肠道症状时,二者相似。脑脊液检查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有帮助;而温盐水灌肠,以灌出物镜检或培养,可以明

      5、确中毒型痢疾的诊断。霍乱与副霍乱于流行季节来自疫区,有食用水产品史,出现急性呕吐和腹泻、水量多,呈淘米水样,粪便的细菌培养可以帮助诊断。肠结核可以出现脓血便,与菌痢类似,但其发病缓慢,有结核病史、可有午后低热及盗汗,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粪便培养有助于诊断。治疗(1)急性痢疾普通型的治疗常规疗法:患儿要卧床休息、隔离和采用消毒措施。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吐泻、腹胀重的患儿可短期禁食。抗生素疗法:可选用氟呱酸、庆大霉素、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联合口服。疗程7-10天。吸附疗法:可给予思密达,其对细菌和毒素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并可抑制细菌生长,还可与黏液蛋白结合并相互作用,加强肠道黏膜屏障作用。微生态疗法:可用含双歧杆菌制剂。它通过与肠道猫膜上皮细胞结合,起占位性保护作用,抑制细菌入侵,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补液疗法:根据脱水情况决定补液方法和补液量。(2)慢性痢疾的治疗抗生素疗法常用药物和剂量同急性菌痢的治疗,但疗程要长。可采用间歇疗法,用药7-10天,休息4天,再治疗4天,休息4天,再重复4天,总疗程3-4周。也可用黄连素或大蒜混合液灌肠治疗。但应注意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应在大便

      6、培养转阴、脓血便消失后即改用中药、维生素、微生态制剂和思密达等药物。饮食疗法:慢性菌痢除抗菌治疗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3)中毒型痢疾的治疗改善微循环:可利用阿托品类药物解除血管痉挛,防止休克。用多巴胺、酚妥拉明、异丙肾等扩张血管。用冬眠药物氯丙嗪抑制血管壁上受体,使微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且有镇静、降低基础代谢作用。用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消炎、减轻脑水肿、减轻中毒症状。扩容及纠酸:按输液速度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进行。呼吸衰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兴奋剂,危重者给予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减轻脑水肿:对脑型病例应及时使用脱水剂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控制感染:及时作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在药敏结果出来以前,一般首选哇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氟呱酸静脉给药,但因此类药可能会影响幼童骨骼发育,疗程不宜过长.一般为5-7天。还常用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抱氨噻肟控制感染。降温:可用莱比林、扑热息痛、萘普生等降温,也可冷盐水灌肠、物理降温。细菌性痢疾治疗原则病人应予胃肠道隔离,除一般治疗外,可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作病

      7、原治疗。如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氯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亦可应用氨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等治疗。中毒性痢疾应予相应的抢救措施,如抗休克、冬眠药物和脱水药的应用等。慢性菌痢可采用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1.病原治疗(选用氟啶酸、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等)。2.中毒型菌痢治疗原则:病原治疗十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治疗。3.慢性菌痢治疗原则:病原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并存症治疗。4.中药治疗。5.对症支持治疗。细菌性痢疾用药原则1.急性菌痢:应用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2.急性中毒型菌痢:抗生素联用,积极治疗高热、惊厥、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3.慢性菌痢:抗菌药联用、加强支持治疗和合并症治疗的综合治疗。4.高热和惊厥的治疗:选用安定、苯巴比妥纳、复方冬眠灵等。5.休克治疗:选用或阿托品、低分子右旋糖酐、碳酸氢纳、多巴胺与阿拉明、西地兰、地塞米松等。6.呼吸衰竭治疗:选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可拉明或洛贝林等。7.治疗:选用肝素治疗。8.中药治疗:黄连、生大蒜、白头翁汤致病机制进入消化道的痢疾杆菌中只有对肠壁上皮细胞具有侵袭力的菌株才能引起病变。胃酸对进入消化道的痢疾杆菌有杀灭作用;肠道菌群产生的

      8、短链脂肪酸、过氧化氢以及细菌素等有杀灭或拮抗作用;肠粘膜表面有抗肠道致病菌的特异抗体(主要为分泌型IgA),对痢疾杆菌具有排斥作用。所以当机体全身及局部防御功能下降时,痢疾杆菌才能在肠腔内繁殖,侵入肠、粘膜上皮,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并使小血管循环发生障碍。机体感染病原菌后,经过数小时至7天(一般13天)的潜伏期才出现症状,由于病人的年龄及机体状况、感染菌群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其病变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及直肠。病变局部的肠粘膜上皮细胞由于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形成浅表溃疡。因此有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直肠受炎症反应刺激,致使病人表现有里急后重感(下坠感)。重者肠粘膜大片剥落,形成广泛坏死性假膜,病人严重腹泻,导致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严重症状。一般发病后1周产生抗体,病变渐愈合,病原菌被消灭,临床症状消失。通常分急、慢性两期。辅助检查: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1:白细胞(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2:淋巴细胞绝对值(参考值:084),(单位:10-9/L)3:中间细胞绝对值(参考值:010090),(单位:0-9/L)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参考值:27),(单位:0-9/L)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由会员M****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