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仙桃市彭场镇第三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收藏

编号:34665685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0.61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3-09
  
5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省直 县级 行政区划 仙桃市 彭场镇 第三中学 高一化学 模拟 试题 解析
资源描述: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仙桃市彭场镇第三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1.802×1023个CO2                     B.标准状况下4.48LN2 C.0.3mol HCl                           D.9gH2O          参考答案: D 2.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 配置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在慢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参考答案: D 略 3.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由于地震损毁而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在我国多地检测出极微量的53131I,关于53131I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3131I是放射性核素,应该多吃加碘食盐来预防其对人体的损害 B.53131I与53127I属于碘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互称同素异形体 C.53131I与53127I属于同种元素,所以性质完全相同 D.53131I核内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25个 参考答案: D 考点:核素;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质量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同一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53131I是放射性核素,但不能多吃含碘食盐来预防其对人体的损害,故A错误. B、53131I与53127I属于碘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故B错误. C、53131I与53127I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故C错误. D、53131I中中子数=131﹣53=78,53131I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53,所以53131I中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78﹣53=25,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注意: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4. 下列化合物的一氯代物的数目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②③  ④CH3CH2CH2CH2CH2CH3        A.④>②>③>①  B.③=④>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参考答案: B 略 5.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Z A、Zn        B、Cu          C、Fe        D、Mg 参考答案: D 略 6. 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在图中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Cu与稀盐酸     B.NH4HCO3与稀盐酸 C.CaCO3与稀硫酸 D.NaHCO3与NaOH溶液 参考答案: B 【考点】实验装置综合. 【分析】图中在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能能够发生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从而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变大才能形成喷泉,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图中在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能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变大才能形成喷泉, A.Cu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无法形成喷泉,故A错误; B.碳酸氢铵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所以能够形成喷泉,故B正确; C.Ca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为微溶物,阻止了反应继续进行,所以无法形成喷泉,故C错误; D.碳酸氢钠和NaOH溶液能反应,但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无法形成喷泉,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H2D与H2T互为同素异形体 B.Fe2+ 的半径大于Fe3+ 的半径 C. U和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D.短周期第IVA与第VII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 参考答案: B 8. 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花生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层,所以可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进行解答. 解答:解:据花生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层,所以可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利用化学方法分离就是发生化学变化 9. 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水煤气          D.天然气 参考答案: C 10. 温度为T时,向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B(g)C(s)+xD(g) △H>0,容器中A、B、D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在前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B)=0.15mol/(L·min) 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C. 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压缩容器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反应至15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降低温度 参考答案: C 【详解】A.由图象可知,10min时到达平衡,平衡时D的浓度变化量为3mol/L,故v(D)= ==0.3mol?L-1?min-1,故A错误;B.由图可知,平衡时A、D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1.5mol/L、3mol/L,故1:x=1.5mol/L:3mol/L,所以x=2,C为固体,可逆反应A(g)+B(g)?C(s)+xD(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故B错误;C.由图可知,平衡时A、D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1.5mol/L、3mol/L,故1:x=1.5mol/L:3mol/L,所以x=2,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由图可知,改变条件瞬间,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向逆反应移动,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改变的条件应是降低温度,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像及有关计算,根据图像数据确定x值是解题的关键。不同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C的状态。   11. 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共0.1mol,完全燃烧后生成3.58L(标准状况)二氧化碳和3.6克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乙烯          B、一定含有甲烷和乙烯           C、一定含有甲烷          D、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甲烷和乙烯 参考答案: C 12. 将2.3g钠放入100g水中,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2.3%   B.等于4%   C.大于2.3%小于4%   D.大于4% 参考答案: C 13.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氦气中有2NA个氦原子 B.标况下,9g H2O中含10NA个质子 C.2 L 0.3 mol·L-1 Na2SO4溶液中Na+和SO42—离子的总数为1.8NA D.18 g OH—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参考答案: C 略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第3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参考答案: B 解析 A项中同周期的第ⅠA族和第ⅡA族的金属元素比较,第ⅠA族的元素比第ⅡA族的元素的金属性强,但不同周期的是无法比较的,如Ca的金属性比Na的金属性强;B项中同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但由于氢键的存在,H2O的沸点是该族氢化物中最高的,稳定性也是最好的;C项在比较非金属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时,一定要是最高价含氧酸才可以比较;D项第3周期中原子半径从左到右是逐渐减小的,但在形成离子时Na+、Mg2+、Al3+比其原子少了一个电子层,而S2-、Cl-电子层并不变,仍是3层,所以同周期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 15.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20分)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I                                 II ⑴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⑵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⑶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              处。冷凝水由     (填f或g)口通入,      口流出。 ⑷现需配制0.1 mol· L-1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                             。除了图中给出的的仪器和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                            。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g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④配制0.1 mol· L-1NaOH溶液的实验中,如果出现以下操作: A.称量时用了生锈的砝码 B.将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G.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H.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上述操作中对配制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造成(填写字母)偏大的有_______             _。 参考答案: 20分) ⑴蒸馏烧瓶   冷凝管   容量瓶 (每个1分) ⑵ c(2分) ⑶酒精灯   蒸馏烧瓶支管口   g   f  (每个1分) ⑷①未用玻璃棒引流(2分)    玻璃棒、胶头滴管 (每个1分) ②2.0(2分) ③BCAFED(2分) ④AC(3分)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室温时20 mL某气态烃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再恢复到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 m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仙桃市彭场镇第三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6656854.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