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2023-2024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预测题

收藏

编号:34569944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25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3-02-28
  
3.6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2023 2024 学年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初中语文 年级 下册 期末 自测 预测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眩晕(xuàn)     骤然(zhòu)    蜷卧(juán)      晶莹连绵(yíng) B.蠕动(rú)      皱褶(zhě)    腈纶(qíng)       大煞风景(shā) C.演绎(yì)      棱角(líng)    熠熠(yì)         接踵而至(zhǒng) D.黧黑(lí)      虔诚(qián)    酝酿(yùn  niàng)   气喘吁吁(chuǎn) 2、下列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都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tiǎo)        俨然(yǎn)          篆章(zhuàn)        翕忽(xī) B.悄怆(chuàng)     垂髫(tiáo)        壬戌(xū)             寤寐(mèi) C.二黍(shǔ)          罔不(wǎng)        蒹葭(jiā)            邑人(yì) D.清洌(liè)          俶尔(shū)          阡陌(mò)             间隔(jiān)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B.此刻倒霉迹象纷至沓来,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C.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D.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古诗《式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文 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 【注】①骥:千里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喂养 C.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 B.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C.人不知而不愠                         执策而临之 D.不以千里称也                         是以骥之为骥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4.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④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⑤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⑥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⑧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⑨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⑩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⑪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比较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B.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C.物候学是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D.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2.选文第④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说法?试分析其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完成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参照加点的文字,改写画线部分,使这段话形成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需要我去播种的种子;理想不是绘就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我去描画;理想不是葱笼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我去开垦。 七、作文(共40分) 写作 以“我们的生活很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文体不限,能采用戏剧和电影文学剧本形式写作更佳。 ⑵不少于6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信息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2024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预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5699441.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