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卷(解析版)

收藏

编号:34429737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33.11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3-02-14
  
4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期中 模拟 解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计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1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奠基(diàn)   愧怍(zuò)   宰割(zǎi)   瓶颈(jìng) B.涉猎(shè) 惦记(diàn) 取缔(tì) 污秽(huì) C.歼灭(jiān) 丰饶(yáo) 书斋(zhāi) 酣然(hān) D.憎恶(zēng) 诘问(jié) 震悚(sǒng) 憧憬(chō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嗥鸣  谎谬  门槛  精疲力竭 B.元勋 粗拙 辔头 大庭广众 C.惧惮 选聘 攀谈 转弯摸角 D.谣言 田垄 班斓 莫名其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D.当外国友人来北京时,受到了北京人民的热烈欢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本文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刻画了一个很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卖油翁》的作者是南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    C.杨绛的丈夫是钱钟书,字默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围城》。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文中出现的“可汗”为古代西北地区民族的最高统治者。 (二)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6. 士别三日, 。(《孙权劝学》)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岑参《逢入京使》中“ , ”两句诗写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木兰诗》中“ , ”两句诗写出了木兰为报效国家,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④“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晚年的王维看到盛开的芙蓉“花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落寞景象,不禁想起了自身的遭际,勾起了丝丝感伤之情。但幸运的是苍翠的竹林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兴之所至,他可以 “ , ”(王维《竹里馆》),有琴声相伴的惬意生活又抚平了他心底的波澜。 (三)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 家长关于“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问题的调查结果 材料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父母自身。“正本”必须“溯源”,家长只有形成正确的育儿观,才能帮助孩子在成长的每一天中都向着理想的终点奔跑。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才是孩子成长的真正起跑线。 材料三 专家提醒:78%以上的孩子有心事总会选择向朋友和同学诉说。由此可见,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7.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真正起跑线”的内涵。(2分) 8.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图表中所包含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字)(3分) 9.结合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父母应怎样做到正确地教育子女?(3分) 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35分) (一)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10.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环境的不断恶化警醒人们选择低碳生活。 B.文章从碳足迹的角度谈什么是低碳生活。 C.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D.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提高碳排放。 11.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三段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明确指出使用微波炉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第四段中的两个“更多的”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C.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所以没有必要谈“高碳生活”。 D.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午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12.依据文本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爸爸劝告小明选择低碳生活,少喝瓶装水。小明说:“没事儿,喝点瓶装水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由于工作需要,人们不得已进入高碳生活。这种情况不需要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 C.当人们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时必须通过自己植树的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 D.新房装修时,王老师家选择了太阳能热水器这种清洁能源,因为它产生的碳排放比使用热电低。 (二)挽着汉字跳舞 ①老于是高中语文老师,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字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清癯雅士。虽然这所新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第一堂语文课,老于就郑重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②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清新,如朝雨轻尘般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又涌上心头。方块汉字,有情有义,有起承转合,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 ③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生长的那种神奇力量时,激情满怀。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颗牙、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 ④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课,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狸叫》。挪威神曲《狐狸叫》中那些模仿小狗小猫、老牛青蛙、大象鸭子的叫声,类似儿歌,但在这古朴的自然之声面前,那些声嘶力竭的演唱显得多么矫揉造作。老于禁不住有点不平,“阿Q”地想:仓颉汉字其实也是这样一部源于自然和人伦的作品,而且是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一种,什么时候流行呢? ⑤下午没课,老于心情有点空落落的。总感觉现在的天空与儿时相比,变得越来越低。天空虽然还继续广袤着,但好像“空”字的“穴”头正在萎缩,下面的“工”却一天天膨胀。天空被浊物排挤,像一幅没有留白的国画,鸟儿只在KTV中才放开歌喉啁啾。那些依据地貌天象、鸟兽虫鱼之迹造出来的汉字,在自然界已渐渐失去联想的依托,满街的招牌、满屏幕的广告词中,汉字有意无意地被“通假”。商人们满怀深情地曲解汉字,苦心孤诣“创新”汉字以求吸引眼球。仓颉一点点被拔光胡子,剥去衣衫,只剩下骨骼,被石化定格在庙宇的神龛上。 ⑥傍晚,老于拿起久违的毛笔写了副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他突然明白古代徽墨为什么“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那一定是因为徽墨是用黄山松烟制成。自然物象化为点横竖撇捺,即为汉字;劲松转世,可为千年圣宝;而精气神是生生不息的。 ⑦入夜,老于到高大而稀疏的凤凰木下,树缝间明月如钩,与篆书中的“月”字造型一样。回家,关灯就寝,老于恍惚入睡,阖上双眼也感觉到窗外景物,那些物象仿佛都在跳舞。殷墟龟甲、青铜铭文、敦煌卷子、摩崖石刻,所有的汉字都在跳,一刹那,颜筋柳骨和颠张狂素又还原成骑马舞、摇臀舞。鸟儿从树枝“决起而飞”,戛然而落;树枝如琴弦般颤动:天空中鲲鹏小鸟和黄土尘埃各行其道竞自由,庄子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夺得逍遥游冠军。人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鸟累了,就待在树杈上梳理羽毛。宏大的《阿房宫》建筑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细腻的《兰亭集序》矫若游龙,勾连映带;仓颉、屈原、王羲之、杜牧,秦砖汉瓦,隶篆真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模拟卷(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4297372.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