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收藏

编号:34293024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0.36MB    格式:PPTX    上传时间:2023-01-18
  
8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地理 一轮 复习 高效 课堂 备课 生态 脆弱 综合治理
资源描述:
爱上新课标地理课微信公众号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过程。2.运用资料,掌握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3.了解生态脆弱区和荒漠化的含义及主要分布地区,掌握荒漠化的形成原因。4.结合实例,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成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课标要求学习目标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徐晋宁制作徐晋宁制作l生态脆弱区的含义我国重点脆弱生态区(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2)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我国生态脆弱区治理的重点区域:(4)类型:石质荒漠化: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致使岩石裸露,土地生产力极低。土地沙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沙丘入侵或沙丘活化。次生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过分富集,主要与灌溉不当及蒸发旺盛有关。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荒漠化地区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l荒漠化的概念与类型沙漠化不同于荒漠化,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沙漠化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和干旱的气候,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荒漠化并不仅仅是出现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也存在。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辨析:准确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三北”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地区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过程。徐晋宁制作徐晋宁制作拓展: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风蚀荒漠化:是指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及土地生产力水平降低的环境退化过程。主要分布区:风蚀荒漠化也称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占据土地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荒漠化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1.风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水蚀荒漠化:是指在地貌、植物、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下主要由水蚀作用造成的荒漠化。主要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及山麓地带。我国水蚀荒漠化总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流域,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的上游。2.水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徐晋宁制作冻融荒漠化:是指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的地区,在气候变异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岩体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出现结构被破坏或质量下降,造成植被减少、土地退化的过程。主要分布区及其影响:冻融荒漠化是我国气温较低的高原所特有的荒漠化类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使青藏高原具备了冻融荒漠化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条件,而较大面积的冻融荒漠化土地又给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3.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拓展: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徐晋宁制作拓展:我国荒漠化的其他类型石质荒漠化:简称为石漠化,狭义的石漠化指的是喀斯特石漠化,即指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使地表植遭受破坏,造成土壤被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无土、无水、无林)主要分布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南方地区,如贵州、云南、广西等省份,其中贵州省的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喀斯特石漠化1.石质荒漠化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不利影响:石漠化分布区的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差,地表水短缺,人、畜饮水困难,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生活和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徐晋宁制作拓展:我国荒漠化的其他类型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盐渍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由于高温干燥、蒸发强烈或不合理的引水灌溉,淋溶和脱盐作用微弱,土壤表层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盐碱化土地的过程。主要分布区:盐渍荒漠化比较集中地连片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盐渍荒漠化2.盐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果人类的灌溉方式不合理,再加上蒸发强烈,这些地区就极易出现地表盐分的积累。主要类型主要发生区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小结: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主要发生区。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我国西北沙漠也称为黄色沙漠;还有一种白色沙漠,比如南极大陆,由冰雪覆盖所导致)狭义的主要分布在西南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 红壤裸露)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华北平原较为显著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我国各地荒漠化的具体表现黑土退化冻融荒漠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红色荒漠化水土流失世界荒漠化的分布:世界荒漠化的分布: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和温带的内陆地区想一想:我国的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4、我国的荒漠化主要分布:西北地区,涉及陕、甘、宁、青、新、内蒙古等省,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为严重。昆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阿尔金山古长城从整体性的角度描述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提示:请从西北地理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案例:西北荒漠化从整体性的角度描述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西北地区的荒漠形成原因 desert distribution in northwest china-03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物质条件Material conditions01动力条件Dynamic condition02降水条件Precipitation conditions03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in Northwest China干旱特征物质条件c-material conditions of droughtE01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放牧骆驼、山羊放牧马、牛、羊东西年降水量50mm以下 200mm以下 400以下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and vegetation landscape from east to West in Northwest China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降水量更是不足50毫米,分别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干旱特征物质条件c-material conditions of droughtE01在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除了少数旱生灌木水分之少已不能满足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从而自然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在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在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除了少数旱生灌木水分之少已不能满足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从而自然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在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干旱特征物质条件c-material conditions of droughtE01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干旱气候风力条件wind conditions in arid climateE02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干旱气候风力条件wind conditions in arid climateE02气候异常降水条件c-abnormal precipitation conditionsE03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如果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降水条件c-abnormal precipitation conditionsE03过度樵采Excessive logging01过度放牧Overgrazing02过度开垦Over cultivation03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Human factors of desertification formation in Northwest China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水资源利用不当9%过度开垦27%过度放牧30%过度樵采33%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扩张的根本原因 the root cause of desertification expansion-0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在干旱区,土地的植物产出极为有限而在缺乏能源的地区,人们仍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过度樵采自然薪材excessive harvesting of n-fuelwoodE01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土地上的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每1000户居民一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要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此外,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采挖时铲掉草皮,翻动土层,严重破坏草场 过度樵采自然薪材excessive harvesting of n-fuelwoodE01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在50%一150%,少数地区高达300%过度放牧草场超载overgrazing grassland overloadE02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本身就存在着土地荒漠化的威胁;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情况下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年降低,终因经济效益差而弃耕 过度开垦植被退化over reclamation and v-degradationE03弃耕地因植被恢复困难,继续遭受风蚀进而变成流沙地“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是西北地区草地开垦的真实写照 过度开垦植被退化over reclamation and v-degradationE03AE03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是迫于人口的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西北地区绿洲荒漠化Oasis desertification in NW-ChinaOasis desertification in Northwest ChinaBE03由于耕作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2930240.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