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类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绿(导学案4)

收藏

编号:34278878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3-01-10
  
2
金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 键 词:
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资源描述:
《绿》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课文理解,积累字词。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作业(1):课前反复诵读,积累字词 踞(jù)在 薄(bó)阴 几绺(liǔ) 穹(qióng )门 棱(léng)角 尘滓(zǐ) 皱缬(xié) 什刹(shí chà) 挹(yì) 掬(jū)你入口 明眸善睐(móu)(lài) 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三、导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点评。 2展示目标。 3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4自学过程:根据朗读要求,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内反复品味其妙处,并个别展示,由学生互相点评。 5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跳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2)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 (3)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5)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 (6)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四、小结本课时内容(学生展示) 五、当堂检测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踞( )在 薄( )阴 几绺( ) 穹( )门 棱( )角 尘滓( ) 皱缬( ) 什刹( ) 挹( ) 掬( )你入口 明眸善睐( )( ) 2、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 ,字 ,号 ,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 , , ,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 》、《 》,诗文集《 》。 3、在横线上填上动词,并且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梅雨潭闪闪的绿色 着我们;我们开始 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着草, 着乱石,小心 身下去,又 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2)“我用手 着你, 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 你入口,便是 着她了。我 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六、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三段,体会修辞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体会作者对绿的倾慕和向往,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 课前预习思考 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判断是哪一种类型,并体会。 导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 二、展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三、自学解疑: 1、通过品读第三段,找出最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两个词语,看什么样的“绿”让作者“惊异”? 2、第三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探究: 1、读第三段,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批注出本段多角度描绘绿的表现手法。思考:面对如此“奇异、醉人”的绿,作者像一位善调丹青的能手,将绿描绘得淋漓尽致,请找出文中运用比喻、对比、联想和想像的句子,品味它们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比喻①请同学读出本段中的比喻句,然后按我的要求做批注。 要求:先用横线画出描写潭水水面的句子;再用虚线画出形容水面波纹的句子;再用曲线画出描写水光的句子;最后用双横线画出描写水色的句子。 ②现在大家根据喻体、本体的相似点,概括潭水的特征。 (二)对比 ①为了突现这绿的“奇异”、“醉人”,作者又将哪些地方有名的绿与梅雨潭的绿进行对比的? ②通过对比,突出了梅雨潭之绿怎样的特点风格?③大家想一想,苏轼曾写过哪首诗来描绘西湖的波?④作者为什么选取“淡浓相宜”的西湖的波作对比呢? ⑤文章在对“绿”作了一番精雕细刻后,又展开对比,更加突出“绿”的“奇异”“醉人”。大家思考,能否把这两层内容在顺序上颠倒一下?为什么? (三)奇妙的联想和想象 ①作者正是按照认识的规律,不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美的景,还联想到了美的人——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会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用假设的句式,写出了美的形象,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请大家模仿想像的句子,抓住“绿”的特点,大胆想像,造一两句赞美绿的话。 ②是的,“绿”在作者眼里,是少妇的裙幅,是温润的碧玉,是天真清纯的小姑娘;在同学们心里,或是神奇的颜料,或是绿色的种子了。为这奇异的“绿”,作者不自觉地改变了人称,由呼语“可爱的”直抒胸臆,把“她”改为了“你”,可见对绿的爱之切,对自然的爱之深。现在大家齐读这部分,读出绿的奇异,绿的醉人。 2本文是写景散文,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总感受是什么?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融情于景。看看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小结本课内容(学生展示) 四、当堂检测 1、本文作者 ,字 号秋实,是我国著名的 、 、 ,民主战士 。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有《 》 2、文章是以 为线索写景,观察点是 、 、 。 3文章从多角度来表现绿的奇异醉人,用到的表现手法有: 、 、 、 和 。 4、阅读理解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 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句子“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中的“揪、攀、探身、又鞠躬过了、便到了”与文中哪两个词语相照应?(2 分) 2.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我来讲那醉人的绿可以有怎样实际的用处。(2 分) 3. 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它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怎样的特点。 4.选段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梅雨潭的绿,试仿照例句赏析文中的比喻句。 例句: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赏析:这里把皱缬的水波比喻成少妇拖着的裙幅,表现出梅雨潭绿的清亮的特点。 句子: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赏析: 五、课外练笔。生活中,一定会有你喜欢的事物:或是因为它美好的外形;或是因为它蕴涵的某种情趣;或是因为它引起了你的联想,触动了你的情思,试着把这种事物连同你的感受写出来,学习用多种表现手法描绘事物特征的写法。 六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绿(导学案4)
链接地址:https://www.jinchutou.com/shtml/view-342788789.html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