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doc
5页七年级上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2.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 可以说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站得高看得远;卫星照片4.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是赤道,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5.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6.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7. 比较经线和纬线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变化 标度的变化 零度数的确定 度数的变化规律 划分半球的界限 8.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9.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界线是:纬度30度与60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1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自转的地理意义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
2.公转: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地轴是倾斜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公转的地理意义为: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回归线 3.太阳直射点移动图 赤道 南回归线 点 节气 日期 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A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昼夜等长 B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C 秋分 9月23日 赤道 昼夜等长 D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4.五带及其划分: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热带与南(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南(北)温带与南(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北)极圈 五带 地理 热带 终年炎热 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温带 四季变化显著 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寒带 终年寒冷 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节 地图1.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2. 比例尺的表示有三种形式: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3.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图幅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
如1:20 000 000大于1:200 000 0004. 地图上方向的判断: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5. 海拔与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6. 等高线: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等高线是一条闭合的曲线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7.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山顶:密闭等高线的最内层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山谷:等高线表现为向内凹进去 8. 五种地形: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10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200-500米 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程度 较平坦 崎岖 崎岖 中间低、四周高 较平坦 9.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如外出旅游,确定行程,应该参考交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