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库区渔业发展得条件和限制因素.docx
5页三峡库区渔业发展得条件和限制因素2022年第3期(总第68期)重庆水产5目录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因素1推广家庭坑凼养鱼促进农民增收增效3龙溪河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初探5重庆市长寿区水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9匙吻鲟水库放养试验13池塘两茬培育鳙鱼种高产技术17武隆县水产站积极开展水产科技推广工作21黄鳝网箱养殖试验22生物水净化剂在长吻鮠、异育银鲫养殖中的应用23COD24武隆空运引进团头鲂蒲江1号成功26由孢子虫引起的鱼病防治方法27巫山县大宁河生态网箱养殖试验初报28水电工程对渔业资源及环境30的影响和对策30以人为本兼顾养鱼34有机碎屑研究概述36鱼类必需脂肪酸概述40论渔业行政管理中的行政许可44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因素程渝李强(重庆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400020)三峡水库形成后,重庆境内涉及被淹区县(自治县、市)22个,将新增水面6.7万hm2,为渔业养殖和增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1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的基础三峡库区鱼类种类丰富,有180余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长江鲟、白鲟、胭脂鱼等,还有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7种,如铜鱼、中华倒刺鲃(青波)、白甲、岩原鲤、黄颡鱼、裂腹鱼、华鲮等。
库区形成后,原来适宜流水生活的鱼类的正常繁殖将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对长江鱼类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增殖;同时,也为合理利用库区渔业资源提供了基础 重庆水产品市场空间很大 根据2022年的统计资料,2022年全市水产品产量22.79万t,人均占有量为7.4kg,仅是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的20% 由于本地水产品产量有限,外地水产品纷纷抢占重庆市场 据2022年市场初步统计,2022年全市水产品市场成交量达到38.2万t,其中外来水产品17万t,占成交量的44.5% 库区涪陵以下渔业生产尤其落后,人均占有量很少,如巫溪县、巫山县2022年人均鲜鱼占有量分别为0.7kg、1.2kg 市场水产品主要靠外来水产品补给,每个县每年调进水产品3000-5000t 三峡库区虽然是一个水库,但和其他水库不同,它的流水资源丰富,水交换率高,如果利用得当,将为市场提供大量的绿色产品 渔业增养殖前景看好 2库区养殖渔业的条件和限制因素重庆市有塘、库养殖水面5.3万hm2,江河捕捞水面14.7万hm2 2022年全市渔业产值(当年价)26.6亿元,约占农业产值的5.68,低于全国9的水平。
三峡库区形成后,适宜养殖的库区湾沱水面大大增加,给养殖带来了好的机遇 (1)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合川试验成功“江河船体网箱养殖技术”及在陈家桥试验成功“溪河常规网箱养鱼技术”以来,经过近二十年来的推广,我市的江河网箱养殖技术基本成熟,为库区网箱养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网箱人工养殖的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2022年,长江干支流江河网箱养殖面积91668m2,养殖产量5627t,每m2单产61.39kg 同时,网箱养殖周期短,库区及重庆本地市场空间大 (3)三峡库区经济还非常落后,国家级、省级贫困县较多 据2022年统计年鉴,2022年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58元,为重庆市平均水平的58.2%,不足我国东部地区的50% 该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我国西部发展滞后地区相似 就地后靠移民可耕作的土地少,有进入库区养殖的积极性,同时,这也是解决后靠移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因此,在库区发展网箱养殖也是非常必要的 尽管有如此难得的养殖水面、成熟的网箱养殖技术、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大的市场空间以及后靠移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然而,库区的养殖却面临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可能。
三峡库区成库后,水体深度增加约20-40m,整个库区变成一个湖泊 由于库区水体深度增加,除了表面外,下面的水体是相对静止的 长江流速将从2.66m/s减至0.38m/s,自净能力将下降40%-60%;虽然水库年交换量有11.5次,但深层水体几乎不流动,所以,如果不严格控制投饵性网箱养鱼,势必对库区水域造成污染,甚至可能造成库区天然渔业资源的破坏 如何既能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库区水面,又不对库区水域环境造成压力,是库区养殖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3库区增殖渔业的条件和限制因素三峡库区正常蓄水库容393亿m3,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对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同时也不存在人工养殖可能造成的污染,有利于库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1986年的调查资料,重庆至宜昌江段有家鱼产卵场11处,占全江产卵场数(36个)的30.6%;产卵量占全江产卵量(10001300亿粒)的29.6% 如:巴南区的木洞、涪陵的反手碛等产卵场;重庆库区江段其他鱼类产卵场共有822个 三峡成库后,许多产卵场将不复存在,但也会形成一些新的产卵场 在调整期,通过人工增殖以恢复和增加三峡库区鱼类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
近十年来,我市江河捕捞产量有所下降,2022年库区干、支流水域捕捞水产品总量7874t(全市12238t),单船年捕捞产量2228kg 渔获物中按重量排序,居前三位是鲶鱼、鲤鱼、草鱼,其次是长吻鮠、铜鱼、圆口铜鱼 万州段长江单船日均捕捞量2022年为4.54kg,2022年为2.58kg(2022年万州监测站资料) 引起资源变化的原因很多,有电、炸、毒鱼的影响,有过度捕捞的影响,也有环境污染的影响等 库区形成后,要在增殖渔业上充分发挥效益,渔业捕捞产量达到较高的水平,至少每年要有上亿元资金的增殖放流费的投入,连续实施多年,才能使资源恢复到较好的捕捞水平 如此大的资金投入,应该由谁来投入,国家?地方?还是社会?这是困难之一 如果资金投入发展增殖渔业,那么将来的资源管理,效益的分配又将如何?这是困难之二 4库区渔政管理面临的困难三峡库区形成之后,使渔政管理的压力增大 由于水位的升高,水面的阻隔,相应的短途运输的交通船舶又跟不上,会导致渔船偷偷载人载货的现象,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湾沱的增多,禁渔期偷捕、电、炸、毒鱼的管理难度增加。
而库区各区市县的渔政管理编制、人员、经费和设备设施并没有相应的增加配套 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大多数区市县的渔政管理机构多与技术推广机构合署办公,管理工作不能落实 (2)专职管理人员少,(下转第8页)推广家庭坑凼养鱼促进农民增收增效姚绍全黄斌(酉阳县农业局,酉阳409800) 5Word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