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doc
15页《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课程编码:03010010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课程类别:必修课内容概要: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是医学重要的的支柱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目的是让医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人体正常与异常,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医学名词中有大量的术语来源于解剖学,解剖学是学习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教 材:1.柏树令 应大君 系统解剖学(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徐四元、刘阳名、张洁 形态学实验教程—人体解剖学分册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3参考书目:1.周启良、李玉飞、吴长初 系统解剖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2.柏树令 系统解剖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邵水金 正常人体解剖学(第9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系统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3010010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学分:6.5分总学时:120 学时 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80学时课程性质:必修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教材:《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1 月参考教材:1、《系统解剖学》,周启良主编,第一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2月2、《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5月3、《形态学实验分册—人体解剖学分册》,徐四元主编,第1版,北京大学 医学出版社,2014年8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其与医学各科的联系密切,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先修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同时,本课程注重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绪 论11运动系统31328消化系统744呼吸系统724泌尿系统422生殖系统、会阴、腹膜1046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脉管系统19712感 觉 器88神经系统321616内分泌系统11总 计1204080四、考核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查(学习态度分,实验考核分,实验报告分)与期末理论考试 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成绩构成:第一部分:期末理论考试(笔试)占70% 第二部分:实验平时成绩占30%(学习态度分6%,实验考核分12%,实验报告 分12%)五、课程基本内容 绪 论[目的要求]1.掌握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2.掌握常用解剖学术语3.了解解剖学研究进展[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人体解剖学定义地位2.人体解剖学分科3.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4.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5.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一篇 运动系统第1章 骨 学(总论) [目的要求]1.掌握骨的分类、构造与功能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3.了解骨得发生和发育,骨的可塑性[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 骨的分类,骨的构造2.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的发生和生长3.骨的可塑性[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 第2章 关节学(总论)[目的要求]1. 熟悉骨连接的形式,了解直接骨连接的分类和特点2. 掌握滑膜(间接骨连接)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的辅助结构和运动形式3.了解关节的分类[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 骨连接的形式,直接骨连接的分类,2. 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3. 间接骨连接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和运动形式4.关节的分类[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3章 肌 学(总论)[目的要求]1. 掌握肌的构造和形态;熟悉肌的起止与其作用的关系;2.了解肌命名原则,掌握肌的辅助装置。
[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 肌的构造和形态;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2.肌的辅助结构;肌的命名[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本篇教学建议运动系统是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础,建议:一、重视对骨、关节和肌标本的观察二、组织学生确认体表骨性和肌性标志,并且应结合活体摸认学习三、围绕关节的结构、运动和肌的配布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运动系统主要内容 第二篇 内脏学 第4章 概 述[目的要求]1.掌握胸腹部标志线及腹部分区2.了解内脏的概念、内脏学的范围及内脏的一般结构[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内脏的概念2.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5章 消化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消化管的组成和分部;口腔腺的位置及腮腺导管的开口部位;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食管的生理狭窄部位和临床意义;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毗邻;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及分部;阑尾的位置、形态及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和肛管的形态、分部和黏膜的形态特征2.熟悉舌黏膜及舌肌的作用;牙的形态以及乳牙和恒牙的排列牙式;大肠的位置及分部。
3.了解口腔的组成和分部;食管的形态、位置;小肠的分部;空、回肠的结构特点及两者的区别4.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胆囊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及肝外胆道的组成5.熟悉胆汁的排出途径;熟悉胰的位置、形态及胰管[讲课时数] 3学时[教学内容]1.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2.消化腺:肝;胰[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6章 呼吸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组成、分部;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喉腔的形态结构及特点;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及临床意义;熟悉气管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特点,气管切开的部位2.了解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喉的位置、喉软骨、喉的连接、喉肌及其功能3.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分叶及体表投影;了解肺段的概念4.掌握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掌握胸膜的分部;胸膜隐窝、胸膜的体表投影5.掌握纵隔的组成、了解纵隔的分部[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鼻、喉、气管和主支气管2.肺的位置和形态;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3.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4.纵隔的组成、分部及各部内容物[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7章 泌尿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掌握肾的形态、结构及位置;了解肾的被膜,肾段。
2.掌握输尿管的狭窄,了解输尿管的分部3.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熟悉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临床意义[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肾的形态、构造、位置、被膜;肾段的概念2.输尿管的位置、走行及狭窄3.膀胱的形态和膀胱壁的构造;膀胱的位置和毗邻4.女性尿道的形态[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 生殖系统第8章 男性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1.掌握睾丸的形态和位置;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男性尿道的分部,前、后尿道的区分,三个狭窄及两个弯曲的位置和临床意义;熟悉输精管道各部2.了解精囊的位置和形态;前列腺的年龄变化和临床意义;阴囊的形态;阴茎的形态分部及组成[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男性内生殖器、外生殖器、尿道[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9章 女性生殖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形态、位置及分部;子宫的形态、位置、前后毗邻及子宫的固定装置2.了解阴道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特点3.了解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4.熟悉尿生殖三角、肛门三角和坐骨直肠窝的位置;了解会阴的范围界限;盆膈和尿生殖膈的构成和通过物[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女性内生殖器、外生殖器、乳房、会阴[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10章 腹 膜[目的要求]1.掌握腹膜及腹膜腔的概念;腹膜形成的网膜、系膜、陷凹的名称、位置及临床意义2.熟悉腹膜形成的韧带的名称和位置3.了解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2.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三篇 脉 管 学第11章 心血管系统第一、二节 总论、心[目的要求]1.掌握体循环、肺循环、动脉、静脉的概念2.熟悉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了解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4.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形态结构及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与分布;心的体表投影5.熟悉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心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了解心包的构成及临床意义[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2.血液循环3.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4.掌握心的位置与外形、心的各腔、心的构造、心的传导系统、心的血管5.心包6.心的体表投影[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三节 动 脉[目的要求]1.了解肺循环动脉的位置、分支。
2.了解肺循环静脉的位置、组成及特点3.掌握主动脉的位置;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分支及供应范围;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与分布;髂总动脉的分支与分布4.熟悉分布到甲状腺的动脉;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5.了解面、颞浅、肱、桡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