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PPT课件.ppt
167页1,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五节 白血病(1eukemia ),.,2,概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学习要求,.,3,学习要求,熟识白血病的分类; 明白白血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熟识急性白血病,慢粒及慢淋的临床表现; 明白急性白血病,慢粒及慢淋的常用试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熟识急性白血病,慢粒及慢淋的主要化疗方案及化疗药物; 把握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并能结合具体的病人制定出护理方案;,.,4,概 述,分类,病因及机制,概述,.,5,概念: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概 述,.,6,发病情形: 白血病约占癌症总发病率的5%;在我国白血病发病率约为2.7610万,接近于亚洲国家,但低于欧美,以急性白血病多见;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六位(男性)和第八位(女性),但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就居第一位;,返 回,.,7,按病程和白血病细胞的成熟度分类,分类,.,8,按白细胞计数分类,白细胞增多性白病:WBC10109/L 高白细胞性白血:WBC100109/L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返 回,.,9,HTLV-I(human T lymphocytotrophic virus-I)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是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哺乳,性生活及输血而传播;并认为此病毒可直接致病或在某些理化因素的诱发下发病; EB病毒,HIV病毒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也已被熟识;,病因及机制,.,10,化学物质:苯及其衍生物 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依靠泊苷等 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 亚硝胺类物质 亚乙胺类的衍生物:乙双吗啉,.,11,X射线,射线及电离辐射 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取辐射的剂量,全身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然而,小剂量的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日本广岛,长崎发生原子弹爆炸后,受严峻辐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是未受辐射地区的1730倍;,.,12,家族性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7/1000, 当家庭中有一个成员发生白血病时,其近亲发生白血病的机率比一般人高4倍; 单卵孪生者中如一个患白血病,另一个发生率为1/51/4,比双卵孪生者高12倍; 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如21三体综合征的患儿在10岁以内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74,Bloom综合征在26岁以内发病率为1/3,Franconi综合征21岁以内发病率为1/12;,.,13,某些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反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最终可能进展为白血病;,.,14,病毒感染 电离辐射 化学物质 遗传因素 其他血液病,返 回,.,.,15,健康指导,预后,其他护理诊断/问题,急性白血病,.,16,概念: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反常的原始细胞及稚嫩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返 回,.,17,FAB分类:,.,18,L1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 (直径12m) L2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直径12m) L3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大小较一样,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 嗜碱性,染色深;,L1血象,L2血象,L3血象,.,19,Mo: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 :急性红白血病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1血象,M5血象,M3血象,返 回,.,20,返 回,发热,浸润,出血,贫血,.,2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重度贫血; 特点:呈进行性加重,.,22,缘由: 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极度增生与干扰,造成正常红细胞生成削减; 无效红细胞生成; 溶血; 出血; 某些阻碍DNA代谢的抗白血病药物如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的应用;,返 回,.,23,相关因素: 正常粒细胞缺乏或功能缺陷; 化疗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促使机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 白血病细胞的浸润以及化疗药物的应用,易于造成消化道与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损; 各种穿刺或插管留置时间长;,继发感染,.,24,病原菌: G:最常见,如肺炎克雷氏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等; G:近年来感染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等; 真菌:长期化疗,糖皮质激素和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继发二重感染; 病毒:如带状疱疹; 原虫(如肺孢子)等的感染;,继发感染,.,25,表现:为连续低至中度发热,可有高热;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但化疗药物可使病人体温下降; 缘由:与白血病细胞的高代谢状态及其内源性致热源类物质的产生等有关;,肿瘤性发热,返 回,.,26,缘由: 血小板削减(最主要) 血小板功能反常 凝血因子削减 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和细菌毒素对血管的损耗,出血,几乎全部的病人在急性白血病的整个病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27,表现:出血可发生在全身,以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病人月经过多或连续阴道出血较为常见;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严峻时发生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者易并发DIC,可显现全身广泛性出血,是急性白血病亚型中出血倾向最为明显是的一种;,返 回,.,28,.,29,肝,脾肿大:轻中度,但并非普遍存在;主要与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及新陈代谢增高有关; 淋巴结肿大:约50病人在就诊时伴有淋巴结肿大(包括浅表淋巴结和纵隔,腹膜后等深部淋巴结) 多见于急淋,肝脾淋巴结浸润,.,30,骨骼,关节疼痛:是白血病常见的症状 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对白血病诊断有肯定价值 粒细胞肉瘤(绿色瘤chloroma):由于骨膜受累,可在眼眶,肋骨及其他扁平骨的骨面形成,其中以眼眶部位最常见,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骨骼,关节浸润,.,31,可有牙龈增生,肿胀 皮肤显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结节状),皮下结节,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等 多见于急非淋M4和M5;,口腔,皮肤浸润,.,32,缘由:化学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匿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 表现: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重者可有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模糊,面瘫,颈项强直,抽搐,昏迷等; 是白血病髓外复发的主要根源 CNSL可发生在疾病的各个时期,但常发生在缓解期,以急淋最常见,儿童病人尤甚,其次为急非淋M4,M5和M2;,.,33,表现:睾丸显现无痛性肿大,多为一侧性,另一侧虽无肿大,但在活检时往往也发觉有白血病细胞浸润; 多见于急淋化疗缓解后的幼儿和青年 是仅次于CNSL髓外复发的根源;,睾丸浸润,.,34,白血病仍可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如肺,心,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等;,返 回,其他组织器官浸润,.,35,返 回,.,36,白细胞:多数在1050109/L,少部分低于5109L或高于109/L,白细胞过高或过低者预后较差; 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或)稚嫩细胞,但白细胞不增多型病人的外周血很难找到原始细胞; 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红细胞;约50%的病人血小板低于601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削减;,外周血象,返 回,.,37,意义:是急性白血病的必查项目和确诊的主要依据 表现:多数病人骨髓象呈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有关系列的原始细胞和(或)稚嫩细胞为主,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的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的成熟细胞,形成所谓的“裂孔”现象;如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就可做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此外,正常的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削减;少数病人的骨髓呈增生低下;奥尔(Auer)小体仅见于急非淋,有独立诊断的意义;,骨髓象,返 回,.,38,主要用于急淋,急粒及急单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用方法有过氧化物酶染色,糖原染色,非特异性酯酶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测定等;,细胞化学检查,返 回,.,39,通过针对白血病细胞所表达的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借以分析细胞所属系列,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以区分急淋与急非淋,及其各自的亚型;,免疫学检查,返 回,.,40,急性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反常转变,并与疾病的发生进展,诊断,治疗与预后关系亲密; 如90%的急非淋M3有t(15;17)(q22;q21),即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RARa(维甲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这正是M3发病及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学基础; 某些急性白血病有Nras癌基因点突变,活化,以及抑癌基因P53,Rb失活;,染色体和基因检查,返 回,.,41,生化检查:血清尿酸浓度增高,主要与大量细胞被破坏有关,特殊在化疗期间,甚至可形成尿酸结晶而影响肾功能; 凝血功能检查:病人并发DIC时可显现凝血反常; 溶菌酶活性测定:M4和M5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而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不增高; 脑脊液检查:CNSL病人脑脊液压力上升,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加,蛋白质增多,而糖定量削减,涂片可找到白血病细胞;,其他,返 回,.,42,主要依据病人有连续性发热或反复感染,进行性贫血,出血,骨骼关节疼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特点;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增加并显现原始或稚嫩细胞;骨髓象中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一般可作出诊断;但仍需进一步作外形学,细胞化学,免疫学,染色体及基因检查等,以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类型;,诊断要点,返 回,.,43,返 回,.,44,支持对症治疗,返 回,.,45,高白细胞血症:WBC100109/L, 不仅会增加病人的早期死亡率,而且也会增加髓外白血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白细胞淤滞症(leukostasis):当循环血液中WBC200109/L 时可发生,表现为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头晕,言语不清,反应迟钝,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及阴茎反常勃起等;,高 白 细 胞 血 症 的 紧 急 处 理,.,46,处理:一旦显现可使用血细胞分别机,单采清除过高的白细胞,同时给以化疗药物和水化,并应留意预防高尿酸血症,酸中毒,电解质平稳紊乱和凝血反常等并发症;,.,47,这是保证急性白血病病人争取有效化疗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之一;病人如显现发热,应准时查明感染部位及查找病原菌,常规使用有效抗生素;,防 治 感 染,.,48,血小板低者可输浓缩血小板悬液,保持血小板20109/L;并发DIC时,就应做出相应处理;,改 善 贫 血,.,49,缘由: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大量破坏,特殊是化疗期间,可使血清及尿液中尿酸水平的明显上升,尿酸结晶的析出可积聚于肾小管,导致病人显现少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处理:应嘱病人多饮水或通过静脉补液等,保证足够尿量,并应碱化尿液和同时口服别嘌醇;,防 治 尿 酸 性 肾 病,.,50,化疗前及化疗期间均应定期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稳,准时发觉反常并加以订正,以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固和药物疗效的正常发挥;,纠 正 水 电 酸 碱 平 衡 失 调,返 回,.,51,化 疗,化 疗 的 阶 段 性 划 分,白 血 病 常 用 化 疗 药 物,白 血 病 常 用 联 合 化 疗 方 案,返 回,.,52,诱导缓解:是急性白血病治疗的起始阶段;主要是通过联合化疗,快速,大量地杀灭白血病细胞,复原机体正常造血,使病人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CR标准: 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消逝; 外周血象的白细胞分类中无稚嫩细胞; 骨髓象中相关系列的原始细胞与稚嫩细胞之和5%;病人能否获得CR,是急性白血病治疗成败的关键;,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