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ppt

19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7557106
  • 上传时间:2019-10-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5.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大纲,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 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的内容:语言、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广义的心理发展: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毕生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儿童与青少年)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阶段性又连续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 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 逐渐分化和统一,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 教育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 教育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 2、心理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 教育须以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准备性原则,第二节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决定论,1、基本观点,①片面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 ②心理发展是这些先天遗传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③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2、代表人物,高尔顿(F.Golton):《遗传的天才》1869 ,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一、遗传决定论,高尔顿在调查1768-1868年间英国的首相、将军、文学家和科学家共977人的家谱后,断言“天才”是遗传的 他还搜集了80对双生子的资料,企图证明人的心理完全是遗传的 主张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他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出发,创立了优生学但是由于他片面夸大了遗传的作用,大肆宣扬天才遗传论,结果成了法西斯进行种族主义统治的理论工具977:322,4000:1,,同卵双生子,异卵双生子,2、代表人物,霍尔(G.S.Hall) :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美国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格塞尔(A.Gessel): “成熟论”,主张心理的发展是生物成熟的结果,成熟是影响发展的第一要素一、遗传决定论,1、基本观点,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作用,认为心理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洛克(J.Locke):“白板说” 华生(J.B.Watson) :“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都可以把他培养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和盗贼。

      二、环境决定论,2、代表人物,三、二因素论,1、基本观点,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因素决定德国心理学家斯腾(L.W.Stern):心理发展并非单纯地是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并非单纯地受外界的影响,而是个体内在的素质和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2、代表人物,四、相互作用论,1、基本观点,两种因素具有相互作用、依存关系,任何一因素的作用在大小、性质上都依赖于另一因素不是简单的相加或者合并皮亚杰学派 (1)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2)影响发展的四种因素: 机体的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维列鲁学派,2、代表人物,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首先,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其次,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再次,儿童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1、发展的实质: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2、四个重要的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3、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4、影响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及平衡化,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既强调生物学的影响,同时也强调文化、社会因素 2、强调自我的主导和整合作用 3、每个人的成长都体验着一定顺序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事件,所以人格发展也是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向前发展。

      1)乳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婴儿期(1.5-3岁):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怯感和疑虑 (3)学前期(3-6、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 (5)青少年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基本的亲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60岁):基本的繁殖感对基本的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岁以上):基本的自我完善感对基本的绝望感,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列鲁”学派:又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和他的学生列昂节夫、鲁利亚为代表而形成的一个较大的心理学派别 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儿童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或者差异,这距离或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思考题,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如何? 3、试述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4、试述皮亚杰、维果斯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