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共行政学重点总结.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93781308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44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共行政学整理(2014)第一讲一. 公共行政的概念阐释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竺乾威《公共行政学》(第 三版))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目标和统治阶级利益,依照法律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 务的执行性活动孙学玉《公共行政学》)对公共行政的定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主体、客体、根据、目标取向1. 组织视角:公共行政就是立法、行政、司法中的行政2. “二分法”角度:行政与政治相区分3•管理角度:协调众人力量达成目标4•政治性定义:公共行政就是政府的所作所为;公共行政是实现公共利益;公共行政是集体 在做个人不能很好解决的事情5•法律性定义:公共行政就是执行法律;公共行政就是管制二•当代公共行政的相关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假设选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员都是出于私利而采取行动的个人,研 究他们在民主体制或其它类似的社会体制下如何如何进行互动,以使政治决策符合多方利 益,尤其是政治决策不违背民意2・“新公共行政学”:力图摈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 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主张建构新型的政府 组织形态。

      倡导社会公平、代表制、回应性、参与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推动了公共行政的 发展,在某些方面它为新公共管理的产生做了理论准备3•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 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 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其主要内容有: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理念;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摒弃等级森严的强势政府,政府管理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结果取向以及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来提升行政效率; 废弃公务员价值中立原则,推行临时雇佣制、合同用人制等新制度4•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 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 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5•治理理论:力求寻求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寻求一种通过调动各种力 量和资源达到“善治”的社会体制其主要特征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主体间责任界限的模糊性。

      主体间权力的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自主自治的网络体系的建立政府作用范围及方式的重新界定三. 公共行政的原则(重点及难点)(一)服务原则:1、 正确理解服务■ 政府作为服务的提供者是公共权力的代理者,公民作为服务的接受者才是公共权力的真 正所有者;■ 为公民和社会服务是政府存在的目的和合法性前提;■ 政府提供的服务体现民本思想,具有被支配性特点对于服务接受者而言,是惬意的、 自愿的2、 破除错误的服务观:强制服务一随意服务一不平等服务一单一服务3、 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二) 效率原则:1政府活动的有效性(合法性+效益),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三) 公平原则:1•罗尔斯:从分配视角主张结果公平和机会公平认为利益分配要尽量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 斜(先天有利条件最少的那部分人);强调具有同样能力的人应该拥有同样的生活机遇2•诺齐克:基于权利视角提出公平要面对的是人们被给予了哪些权利,当每一个人都依照所 被赋予的权利得到了自己所应得的利益,那么这种分配就应该被视为是公平的3. 亚当斯:从比较的视角提出公平,认为个人:结果/投入=他人:结果/投入4过程:起 点、机会、结果公平,5主体范围:组织内部、社会、代际公平6•领域:政治、经济、社会(四) 责任原则:1含义:政府行为对社会大众负责;对自己负责,承担失职、失误相应责 任2, 责任追究:问责启动、主体、范围、力度、救济。

      五) 法治原则:1•践行法制原则的关键:---明确法的界定与范围,政府必须在法律框架下行使其职能;—力求法的完善性,做到有法可依;—确保法的准确性和正当性,做到有良法可依;—保证法的严肃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做到:对私权“法无禁止即可为”对公权“法无授权不可为”(六) 五项原则的相互关系:服务是理念基础,效率与公平是价值追求,法治和责任是保障第二讲:一•公共物品的界定(与公事管近乎雷同,略)公共使用或消费的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非竞争性,强制性,无偿性,非排他性,二. 政府职能定位(即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1. 弥补市场失灵(即经济调控、市场监管);2. 促进社会公平(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3. 政府与社会合作,两者保持良性互动三. 政府职能内容(一) 政府职能的界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 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二) 政府职能的属性1、公共性:政府职能涉及到国家大量日常公共事物的处理,根本目的是为所有社会群体和 阶层提供普遍的、公平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2、 法定性: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宪法和法律规定了一国政府 职能的边界,使公共行政有法可循。

      3、 执行性:政府作为贯彻和执行国家意志的机关,其职能具有明显的执行性4、 强制性:政府职能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政相对人不得阻碍政府职能的正常行使5、 动态性政府职能动态性取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性、政府与社会 关系的力量对比以及政府与自然界的关系演变三) 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1•政治职能: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2•经济职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当前政府的经济职能 是: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 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持续发展3•文化职能: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主要 有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内容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如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等四) 政府职能转变(职能关系、范围、内容、履行职能方式的转移与变化1政府职能转移外部转移:将一些原属于政府的职能全部或部分交由市场或社会来承接内部转移:职能在政府不同层级或不同部门间的配置、调整。

      如明确中央事权、地方事 权,以及共同事权等做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2职能重心转变由政治统治一》经济发展一》“五个文明”协调发展3履行职能方式转变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相结合;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间接管理;由注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变为把计划与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第三讲一. 行政组织(一) 含义: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 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二) 构成要素:组织目标+运行的制度、规则+运行的物质、财力保障+权责体系+人员构成+职位构成二•官僚制(一) 含义:指现代国家条件下以相对专业化的行政人员为主体所构成的政府的一系列 制度、体制、组织结构和原则的总和二) 特征:明确的专业分工,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严格的等级制,技术化,职 业化三) 困境:部门分割管理治理效率低下;组织的封闭、保守与问题治理的权变性要 求不相适应;决策权集中于组织上层,造成决策失误三. 行政组织类型及特征类型:按照职权和管辖范围大小,我国的行政组织划分为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按照工作性质、内容和作用,可将我国行政组织划分为领导机关、职能机关、辅助机关、 咨询机关、派出机关。

      基本特征:一政治性--公共性--法制性---权威性---系统性---服务性---动态性四. 行政组织结构及体制(一) 行政组织结构框架1、 组织规模:即组织的大小主要特征就是指人数、工作任务的重要性、所辖范围大小和 编制多少由政府编制部门以法律形式规定,是考虑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前提条件同时 也是决定管理方式的基础2、 管理层次:是一种垂直方向的分工形式,是组织的纵向等级数,层次和等级数目一致 我国是中央政府一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一市一县一乡(镇)五级要坚持适宜原则3、 管理幅度:指一个行政组织或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组织数目或人员数目设置要适宜确定管理幅度时,要考虑:管理者的能力;所管辖活动的相同性程度;被管辖 人员的素质;管理的工具(如组织规制的完善程度等)因素;组织中新问题的发生率如何等4、 关于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在组织结构中成反比关系,两者是影响组织结构形态的决定性因 素如果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组织,其纵向结构成尖塔型形态;凡管理层次少而管理 幅度大的组织,其纵向结构呈扁平型形态,两者的管理功能是不一样的: 尖塔型:权力集中,控制有力,便于政令统一执行,但不利于发挥下级机关和下级人员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 扁平型:有较多的分权和较少的控制,便于因地制宜发挥下级机关和下级人员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但是较多的分权和较少的控制,会增大松散和削弱领导权威的可能性。

      二) 行政组织体制1、 层级制与职能制:依据行政组织内部各机构功能与性质划分层级制:又称分级制、直线制或科层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的工 作性质和基本职能相同,各对其上一层级负责,但管辖范围从上到下依次缩小的组织体制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或分部制,指行政组织同一层级横向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个部分业 务性质和基本职能相同,但互不统属、相互分工合作的组织体制2、 集权制与分权制:按照行政组织上下级职权的大小划分集权制:指行政组织的一切事务的决定权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受控地位,凡事都 依据上级命令或上级指示办理的组织体制其优点是:政令统一,指挥方便,便于集中力量, 发挥优势,统筹兼顾其缺点是:层级节制太严,下级的行为带有被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 挥,不能及时处理政务,容易导致机关及个人独裁和长官意志;分权制:指行政组织中的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拥有较大自主权,能自行解决、处理 问题,不必事事请示上级,上级对下级在权限范围内的事不加过多干涉的组织体制其优点 是:下级可以因地制宜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处理事务,行政措施切合实际,能适应客观环境的 变化,有利于积极性的发挥,还可以防止组织和个人独断专行。

      其缺点是:权力过于分散, 政令不统一,下级组织机关彼此分离,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分散主义3、 首长制与委员会制:依据行政决策和担负行政责任的人数的多少来划分优缺点)首长制:指行政组织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行政首长行使并负责的组织体制委员会制:指行政组织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行使,按少数服 从多数或协调一致的原则集体决定、共同负责的组织体制五. 行政组织设计原则1、 法制化原则各国的宪法和政府组织法对各级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编制、职权和领导制度都有原则规定2、 完整统一原则包括三个方面:职能目标要统一;组织机构的设置要统一;领导指挥要统一3、 分权管理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纵向层级划分,如我国的五级政府;横向的部门划分,如国务院的财政部、 外交部、教育部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